首页  >  特别关注  >  正文

【特别关注】云南奶业大有可为

2023-12-13 10:27:20  来源:《致富天地》2023年11期

云南新希望蝶泉牧业有限公司标准化养殖基地 郝亚鑫/图 

独特的高原气候和生态条件,孕育出云南丰富多元的奶畜资源。云南奶业发展历史悠久,后晋时期就有饲养邓川牛挤奶制作乳扇的记载,1908年昆明开始饲养奶牛,1953年乍甸乳制品厂成立,1958年蝶泉乳品厂成立……云南奶业发展的脚步从未停歇。进入新世纪,云南开始规模化建设一批奶牛场,欧亚、雪兰、来思尔、蝶泉、乍甸等乳企迅速发展,伊利、蒙牛、君乐宝等著名乳企纷纷入驻云南,给我省奶业发展带来生机。

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云南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云南奶业向规模化、现代化方向发展。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全省奶牛存栏19.07万头,居全国第14位;牛奶产量69.01万吨,居全国第13位。

同时,奶牛养殖成本高与牛奶收购价格低的矛盾显现,奶农与乳企的利益联结机制欠缺,这些问题制约着云南奶业进一步高质量发展。通过政策引导、多方合作,不断推动奶牛养殖降本增效、建立更加合理的奶价协调机制等,将是云南奶业未来要走的路。努力建设中国南方乳都、面向东南亚的乳制品生产基地,云南大有可为。

$[page]$

案例

鹤庆县:奶业发展跑出“加速度”

近年来,鹤庆县将奶业确定为“一县一业”主导产业,通过政府引导、企业投资、群众参与等方式,奋力推进全县奶业发展跑出“加速度”。

欧亚乳业鹤庆万头奶牛牧场

出台系列扶持政策

清晨时分,记者走进位于鹤庆县六合乡的鹤庆荷斯坦牧业有限公司的奶牛养殖场,一排排安装了通风、控温、清洁系统等设备的牛舍呈现在眼前。在挤奶大厅里,上百头奶牛有序地走上全自动化挤奶台,新鲜的牛奶沿着封闭的管道被源源不断地输送至储奶罐。

“这些牛奶经过降温处理后,我们再进行储存,次日一早就运送到加工厂。”据鹤庆荷斯坦牧业有限公司奶牛养殖场场长杨润承介绍,公司的养殖场能容纳2000头奶牛,目前存栏1200多头。“养殖场发展得这么好,与政府的支持政策分不开。”杨润承说,鹤庆县在技术、良种、青贮饲草种植等方面都出台了相关补贴政策,对公司帮助很大。

据了解,2018年以来,鹤庆县先后出台加快推进奶源基地建设、加大奶业优质饲草种植补贴等一系列扶持政策,通过整合资金和招商引资建设规模养殖场、统筹整合资金扩建和提升原有牧场等方式,全力推进奶业发展。

目前,鹤庆县存栏奶牛16200头,其中规模养殖13880头,规模化养殖率达85.7%,日产鲜奶150吨,鲜奶年产值达2.1亿元。

推动规模化养殖

在鹤庆县西邑镇西邑村,一个由1500万元沪滇协作帮扶资金投建的占地90亩的奶牛养殖场正在有序建设中,养殖场内的泌乳牛舍、配套设施雏形初显。“这是今年沪滇协作帮扶鹤庆在建的最大项目,也是上海市浦东新区深入挖掘鹤庆资源优势,培育奶业发展的又一重大举措。”鹤庆县农业农村局畜牧站副站长陈栋梁表示。

近年来,鹤庆县通过整合资金、招商引资新建奶源基地、对原有牧场扩建提升等措施,全面推进奶牛养殖规模化发展。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全县共投入沪滇帮扶、中船集团帮扶、涉农资金等共1.35亿元,在全县8个乡镇建成存栏奶牛300头以上的9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其中,利用帮扶资金共1470万元在松桂镇南庄村新建存栏500头奶牛的规模养殖场,目前已开展养殖。

“近几年来,我们招商引资力度很大,成效很明显。”鹤庆县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县里先后引进大理鑫隆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鹤庆县雄瑞牧业有限责任公司等一批奶牛养殖企业。其中,大理鑫隆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在金墩乡建邑村建成存栏奶牛500头的规模养殖场,目前存栏奶牛260头;鹤庆县雄瑞牧业有限责任公司投资4700万元在西邑镇西邑村新建存栏1200头奶牛的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已于今年6月引进606头进口奶牛进行养殖。

此外,鹤庆县还统筹整合各类资金4000万余元,用于原有的奶牛养殖场扩建和提升,使奶牛存栏量提升至1786头,经济效益增加5000万余元。

探索利益联结机制

为促进奶业健康有序发展,鹤庆县不断探索利益联结机制,由政府投资建设9个规模养殖场,采取企业(合作社)租赁经营的方式,通过流转农户土地、吸纳农户到奶牛养殖场务工、收购农户种植的青贮饲草等多种形式,不断拓宽农户的增收渠道。

比如,鹤庆荷斯坦牧业有限公司的奶牛养殖场,就是通过整合上海市对口帮扶资金、涉农资金,并引进荷斯坦牧业有限公司投资合力建成的。在每年的利益分配上,采取各村直接参与公司利益分配的方式获得分红。同时,养殖场通过带动村民种植青贮饲草和提供就业岗位的方式助农增收。

“目前,养殖场共为附近20余名村民提供了稳定就业岗位,喂牛工每月工资4500~5000元,挤奶工每月工资3800~4200元。此外,每年种植和收割青贮饲草,需要用工500余人次,可有效帮助村民增收。”杨润承说。

老干场自然村村民田汉银从建场之初就在荷斯坦公司养殖场上班,负责奶牛饲养工作,每月工资4000多元。“目前,两个孩子都在上大学,他们的学费、生活费都是靠我在养殖场上班的工资来支撑的。”田汉银告诉记者。

鹤庆奶业的发展还为村民拓宽了一条种饲草的增收之路。“奶牛养殖业的发展,带动全县种植青贮玉米3.5万亩,助农增收3500万元。”陈栋梁说。

大理玉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鹤庆县为推动饲草料深加工而专门引进的企业。目前,该公司在鹤庆县金墩乡投资1350万元建成的青贮玉米饲料和压片玉米加工厂已经投产,可满足全县奶牛养殖产业的饲草料需求,实现饲草料加工本地化,有效带动群众增收。

本刊记者 杨旭东/文图

$[page]$

案例

欧亚乳业:打造云南特色乳业名品

作为一家集奶牛养殖、鲜奶收购和乳品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化乳品加工企业,云南欧亚乳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欧亚乳业”)历经20年发展,如今年产值超20亿元。公司先后获得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云南省绿色食品“10强企业”等诸多荣誉。“欧亚”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欧亚”产品被评为云南名牌产品。

欧亚乳业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原料乳掺杂验收实验

严把“舌尖”安全关

2002年6月,福建商人彭金国第一次来到大理,就选择留下来并注册成立欧亚乳业。“这里气候条件与新西兰相似。”彭金国表示,大理低纬度、高海拔的特点,造就了可与世界黄金奶源带相媲美的生态环境,这里还有养殖历史悠久的地方品种邓川牛和加工白族特色食品乳扇的传统,是理想的乳业生产之地。

作为食品生产企业,食品质量安全是企业的生命线。为此,欧亚乳业始终注重品质和质量建设,并将“企业是产品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的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坚持硬件、软件、人才和科技创新,这是公司的生存发展之道。”欧亚乳业党支部书记王光丽表示,为生产出质量过硬的产品,公司成立之初,就购进行业内先进的设施设备,不断提高公司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同时,欧亚乳业严把奶牛饲养、原料奶收购、生产加工、仓储配送等环节的质量关,不断完善产品质量追溯体系。据了解,目前欧亚乳业已通过ISO9001、ISO22000、HACCP、GMP等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

“陈卫院士,长期从事微生物教学研究工作;王德纯博士,主要从事发酵乳制品研发工作;王记成博士,主要研究乳品生物技术及乳品工艺学……”在欧亚乳业楼道的显眼位置,展示出公司技术团队和技术顾问的简介。王光丽表示,公司先后引进江南大学陈卫院士等行业领军人才,通过建立专家工作站等方式,带领企业技术中心不断研究开发新产品和特色乳品。目前,欧亚乳业已累计获得专利30多项,走上了自主创新、持续发展的轨道。

研发“滇”味特色乳品

走进欧亚乳业展厅,8个系列上百个产品有序排列。“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公司旗下已拥有4个现代化乳品加工厂,乳品年设计产能达50万吨,产品品类数量突破百种。”王光丽表示,欧亚乳业的产品销售市场正向全国各地延伸。

近年来,欧亚乳业依托大理乃至全省资源,不断加大绿色、有机乳制品研发力度,先后推出经典白族乳扇、“风花雪月”系列产品、大理牧场、大理风情系列产品、娟姗有机纯牛奶、滇橄榄乳饮料以及酪乳等数十款高原特色产品,全面打造云南特色奶业品牌。

此外,欧亚乳业对当地特色乳制品进行技术攻关,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发展。“比如,大理的特色产品乳扇,由于生产方式传统,生产速度受限,因此产品知名度相对较低。”王光丽表示。为此,欧亚乳业将乳扇传统加工工艺与意大利干酪加工技术相结合,筛选出最佳生产工艺,并依托江南大学菌种资源库,攻克生物保护菌种应用、功能性乳酸菌种应用等关键技术,最终实现乳扇的产业化生产。

同时,欧亚乳业还依托玫瑰花、核桃等产业资源优势,研发出具有云南特色的新产品。在公司技术团队的努力下,经过近3年的研究,克服了益生菌酪乳活菌数提高、有害菌控制以及风味优化等多项关键技术,开发出核桃、玫瑰等多种口味的特色酪乳产品。

大抓万头奶牛牧场建设

“2016年,我们的牧场投入使用,目前有奶牛7000多头,整个牧场每天能为加工厂提供90吨牛奶。”欧亚乳业鹤庆万头奶牛牧场副场长杜子居告诉记者,从公司成立起,奶源短缺问题一直困扰着企业。

为解决奶源问题,2014年,欧亚乳业出资2.1亿元建设鹤庆万头奶牛牧场,并于2016年投入使用。然而,随着公司不断发展,仅靠这个牧场已难以满足生产需求。于是,在大理白族自治州政府的帮助下,目前欧亚乳业正在云龙、宾川等地投建万头奶牛牧场。

“2021年12月,云龙县万头奶牛牧场开工,项目规划用地1052亩、存栏奶牛1万头。项目建成后,每年可为欧亚鹤庆乳品加工厂提供6万吨优质原料奶。”王光丽表示。

据了解,奶源不足一直是包括欧亚乳业在内的企业面临的问题。为将绿色优质奶源基地建设作为奶业振兴的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大理州分别在辖区9个县规划建设“8+1”万头奶牛牧场优质奶源基地。目前,9个万头奶牛养殖示范牧场都已开工。待这些牧场建成后,将极大缓解奶源紧张的问题。

本刊记者 杨旭东/文 郝亚鑫/图

$[page]$

交流

云南奶企的多元化探索与建议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云南奶业的规模化、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面对奶业激烈的市场竞争,云南奶企如何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实现健康有序发展?为此,本刊记者走进部分奶企,听听他们的做法及对云南奶业发展的建言。

来思尔乳业:自建菌种种质资源库

乳酸菌是乳制品发酵质量的关键,堪称“酸奶的灵魂”。然而,长期以来,由于中国本土益生菌选育研究、产业化应用起步较晚,加之前期研发投入极大,许多奶企考虑到生产成本,往往依赖国外成熟的进口“洋菌种”进行生产。

为解决菌种“卡脖子”问题,大理来思尔乳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来思尔乳业”)自创建之日起,便一直致力于民族专利菌种的选育工作,并于2014年建成1万多株菌种种质资源库。经过20多年研究、选育及应用,成功实现乳酸菌的“国产化”,打破了国外对乳酸菌菌种的垄断、发酵乳制品高度同质化的局面。

“目前,我们自建的益生菌菌种资源库,保存有来自全球各个地区采集的9大类1281个样本,并分离出11168株原生代单株,9366株菌株完成16SrRNA测序、库存菌种乳酸菌7989株等。”来思尔乳业副总经理何开旺介绍。

据了解,2021年至2023年期间,来思尔鲜活菌作为本土益生菌代表,4次搭乘神舟载人飞船,登陆中国空间站,来思尔乳业正利用“航天菌种”不同特性菌株进行共培养发酵研究和定向选育。

企业心声

来思尔乳业副总经理何开旺:目前,云南乳业已具备“产品有标准、产量有规模”这两个培育大产业的条件,但要做大做强,还需要相关部门从产业链布局入手,加大饲草种植、奶源基地建设、高端特色产品和功能性产品研发等方面的投入,同时引导奶企打造品牌,支持云南奶业向外拓展销售市场和销售体系建设。

蝶泉乳业:用多元数字化管理严控质量

作为云南最早成立的乳企之一,云南新希望邓川蝶泉乳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蝶泉乳业”)历经64年发展,目前已成为集奶牛养殖和乳制品生产加工、销售、进出口贸易于一体的企业,产品品类包括液态奶、奶粉、植物蛋白饮料等三大系列共80多个品种。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蝶泉乳业始终注重产品品质建设,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在此过程中,蝶泉乳业积极参与、助推云南奶业品质升级换代,始终践行质量三让步原则:“生产成本为产品质量让步、管理制度为产品质量让步、企业发展为产品质量让步”。在奶源控制上,奶源端建立自有有机牧场、杜绝使用无源之奶,从源头上管控风险。在品质控制上,CNAS认证后,开展检测项目超过100多项,其中10多项检测项目通过国际认可;LIMS项目,做到原奶验收、过程控制、产品出厂质量控制信息实现数字化管理,一键追溯;“云智溯”平台使用,大理纯牛奶对接云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实现溯码管理;鲜活源系统,实现三级自查、原奶质量报表、过程质量控制信息实现自动抓取、大数据分析;持续推动日、周、月自查自纠,不断精进改善。系列管控措施,助推行业高质量发展。

企业心声

蝶泉乳业党委书记杜新华:目前,云南部分奶企自己搭建的全面质量管理数字化平台,已实现和云南省“云智溯”平台的业务对接,建议把这些奶企的平台变成“云智溯”平台的兼容系统。

优牧品原乳业:向牧场奶吧发力

经过10年发展,成立于2013年的昆明优牧品原乳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优牧品原乳业”)目前成为国内唯一一家经过草饲有机双认证的奶企。2016年,该公司在富民县建成占地868公顷的生态农场。在牧场建设中,除了邀请国外专家来做牧场规划设计外,还持续改进生产,每年拿出销售额的10%左右投入到奶源检测、防疫等方面,致力于品控。

除了做好有机奶的生产外,在牧场建设之初,优牧品原乳业按照牧场奶吧企业标准进行设计和布局。据了解,鲜奶吧其实是一种农场直供的模式,就是奶农把自家生产的牛奶直接卖向市场,但是对食品安全有较高要求。

“目前,有很多奶吧没有将品质放在首位,销售的鲜奶都是从牧场订购的,质量参差不齐。此外,还有一些奶吧虽有自己的牧场,但不愿在质量提升上付出更多。”优牧品原乳业总经理刘蜀昆说。为确保鲜奶品质,在奶吧经营上该公司一直采用直营模式,虽然有很多企业想加盟,但他们并未盲目扩张,始终坚持自己做。2017年,优牧品原乳业荣膺“中国首届奶吧论坛全国标杆企业”称号。

2021年,优牧品原乳业成为国内首家获得中央厨房许可证的牧场奶吧企业。在此基础上,该公司还升级成SC(食品生产许可)企业,并于今年拿到食品加工许可证,实现了奶农自办加工厂。

企业心声

优牧品原乳业总经理刘蜀昆:云南奶业应突出“高原特色”,走高端、生态和小精尖路线,否则无法与其他奶业大省竞争。为促进奶业发展,可建立市场化的奶农反哺机制,让奶农受益,避免出现奶价大幅波动,才能让奶业真正强起来。

本刊记者 杨旭东 谭宗慧 严宗强

$[page]$

观察

云南奶业发展四大短板如何补齐

近年来,云南奶业取得长足发展,奶牛存栏量和牛奶产量均实现质的提升。然而,在产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短板,如何更好地实现优质饲草本地化供应、产业怎样进一步节本增效、产业发展和环境保护如何兼顾以及消费市场如何拓展等问题,亟待破解。

晋宁尼摩合奶牛专业合作社标准化挤奶车间一角

饲草短缺如何补足?

“优质饲草供应是优质牛奶生产的基础,而云南奶业发展最突出的短板,就是本地优质饲草生产能力不足。”云南省饲草饲料工作站研究员杨丽萍告诉记者,云南一半以上的优质饲草需从外省调入,迫切需要推进优质饲草本地化生产。据了解,本地优质饲草生产能力低的原因,除了近年来个别地区生产面积和质量均下降外,机械化生产程度低也是一个主要因素。

如何破解优质饲草本地化生产难题?云南不少奶牛养殖主体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云南海牧牧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李锡智告诉记者,一直以来,云南本地生产的饲草质量参差不齐,收贮成为一个难题。为降低饲草成本,2022年,该公司在晋宁流转6000亩土地,种植青贮玉米,并投入600万余元购入两套进口生产机械,用于加工青贮玉米。

有业内专家提出,针对优质饲草生产能力不足的问题,可因地制宜在青贮饲草种植区域强化机械化生产,以提高产量和质量。

“在包括青贮饲草等农业生产中,进一步强化适山化农业机械的普及,一直是我们的一项重点工作。下一步,我们将推进购机补贴向村集体领办的合作社等倾斜,帮助饲草种植户和家庭农场、合作社强化机械化饲草生产,实现饲草料自给自足,最大限度降低养殖成本。”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农业机械化管理处有关负责人表示。

成本高企如何降低?

“奶牛养殖是个精细活,且养殖成本较高,一头奶牛一天的饲草料成本约100元。”李锡智说。

“算上饲草料和精饲料成本、管理费和人工费、购牛成本等,养殖一头奶牛需要投入好几万元。”鹤庆县荷斯坦牧业有限公司奶牛养殖场场长杨润承说。

从上述情况看,奶牛养殖成本居高不下,小规模养殖场和养殖户难以承受,已成为产业发展中的一个堵点。如何降本增效,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云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奶业体系专家组组长、省奶业协会秘书长、云南农业大学教授毛华明告诉记者,养殖奶牛是一个“烧钱”的产业,尤其是近年来鲜奶收购价格普遍较低,养殖主体和养殖户降本增效比较难。要破解这一难题,可探索发展适度规模特色养殖。“多年的研究数据对比分析显示,最合适的奶牛养殖规模为150头左右,这个量恰好可以通过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适度规模化经济组织来实现。”毛华明建议,可采取“家庭牧场+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化牛场”的模式,将散养户吸纳到合作社,将若干专业合作社与乳品行业龙头企业结成产业联盟,让合作社既能组织生产,又能闯市场,还能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和助农增收。

面源污染如何治理?

记者从云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奶业体系专家组以及多家奶牛养殖企业、合作社了解到,传统奶牛养殖是一个农业面源污染较大的产业,一头奶牛一天要产生100公斤左右的污水和粪污。

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不断加强,找到一条环境友好型的奶牛养殖路子,成为行业发展必须破解的重大课题。“采取标准化生产方式,构建内循环体系,实现粪污资源化利用,既是杜绝养殖造成农业面源污染,实现产业和环境友好发展的好办法,也是加快构建种养结合、农牧循环模式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云南省畜牧兽医科学院畜禽养殖环境控制研究所所长赵智勇说。

在这方面,云南奶牛养殖主体进行了不少探索。综合来看,目前成效最明显的是“干湿分离粪污还田”标准模式。比如,晋宁尼摩合奶牛专业合作社通过晾晒、蒸发等措施,对奶牛粪污进行干湿分离处理。晒干的粪污一部分用于垫圈,一部分通过发酵成为有机肥,供给周边群众作为蔬菜和花卉肥料,还可用于青贮饲草基地还田。而污水则通过基地建设的净化设备处理后,二次利用于养殖。李锡智说,该模式虽然成本投入较大,但实用性强、可持续,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都很明显。

消费市场如何拓展?

据了解,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全国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的普遍提高以及乳制品市场的不断开拓,乳制品的消费量也逐年增加。然而,自疫情发生以来,乳制品销售受到一定影响。加之2015年之后,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乳制品加工企业对原料奶的收购价不断下调,给云南奶业发展造成较大影响。对很多奶企来说,市场疲软、消费者信心不足是当前产业发展面临的又一大难题。

云南奶业该如何拓展市场?毛华明表示,从产品消费类型的升级和加大开拓国内外市场入手,或许是一条可行之路。

“从产品消费类型的升级看,目前市场上的产品主要以液态奶为主,如果奶制品消费要进一步提高,就需从固体奶酪角度来考虑,只有产品类型丰富多样,可供消费者选择的余地才更大。”毛华明表示,如果奶酪类产品没有突破,那么奶业发展可能会陷入瓶颈。

从开拓市场角度来看,对于云南来说,如何拓展国外市场,尤其是东南亚市场,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据了解,虽然东南亚地区有很好的奶消费习惯,但由于天气炎热,产奶质量不高,当地市场从欧洲国家和澳大利亚进口的奶产品以奶粉为主,如何想办法开拓当地的液态奶市场,并针对这些地区有针对性地开发一些奶产品,市场潜力很大。同时,从国内市场来看,云南奶业可以走得更远,比如拓展到泛珠三角区域,一方面是成品奶走出去,另一方面想办法让原料奶也走出去。“比如,泛珠三角区域主要从内蒙古调奶,云南的原料奶是否也能调往这些地区呢?相比来看,我认为云南更有优势。”毛华明说。

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昆明优牧品原乳业有限公司在培育市场上也进行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在进行牧场设计时,该公司按照农旅结合的思路,设计了观光区和生产区。在观光区,顾客可以到牧场体验,直观深入地了解奶源的情况。“公司开展的研学活动,除了能为公司带来一定的经营收益外,更大的意义在于从孩子开始做好科普,进而培育更大的消费市场。”该公司总经理刘蜀昆说。

本刊记者 刘宇 蒋颖 谭宗慧/文图

$[page]$

专家访谈

云南奶牛产业可持续发展需合力推进

得益于良好的资源条件和区位优势,云南的奶牛养殖历史悠久,发展潜力巨大,但也不同程度存在养殖成本居高不下、原料奶收购价格下降等问题。要引导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可重点从哪些方面发力?为此,本刊记者专访了云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教授、云南省奶业协会秘书长、云南省农业现代化奶牛产业专家组组长毛华明。

毛华明(前右一)组织开展活体取卵-体外授精-胚胎移植工作

如何节本增效:

推动粗饲料本地化、提高单产

致富天地:目前,云南的奶牛产业发展面临怎样的挑战?

毛华明:近年来,云南奶业无论是奶牛养殖还是加工,都进入发展快车道,但中国奶业整体面临严峻考验。奶制品销售增长缓慢,国际奶粉价格下跌、加上奶牛养殖快速发展,出现原料奶收购价格下跌,淘汰牛和公牛销售价格大幅下跌等情况;而饲料价格居高不下,导致养殖企业效益显著下滑。尽管云南原料奶生产只能满足加工厂一半的需求,但受北方低价原料奶的冲击,原料奶收购价明显下降。且云南奶牛所用饲料除了青贮玉米外,其他饲料基本需从省外调入或者进口,运输成本与北方相比,从整体上看,每公斤奶的饲料成本高出0.8元以上。

致富天地:如何有效应对上述情况?

毛华明:对于奶牛养殖场来说,节本增效是根本出路。在云南建立优质饲草生产基地,实现粗饲料的本地化生产是当务之急。同时,需建立高产核心奶牛群,实现奶牛场的智慧化管理,不断提高奶牛生产和管理水平。

致富天地:云南很大一部分饲料是从省外调入或者进口,推进粗饲料本地化难在哪里?

毛华明:目前,饲草种植较分散,难以实现机械化操作,需政府出台政策鼓励土地流转,建立连片高产优质饲草基地。云南青贮玉米饲料质量不高,关键是没有实现机械化收割。好的青贮饲草留茬高度约30厘米,但是仅靠人工收割很难做到。到了收割季,还得花很长时间收割,否则饲草就收不够,这又导致一个问题:收来的青贮饲草有老有嫩,而且普遍水分过高、淀粉含量不够。青贮饲草的质量上不去,只能多喂苜蓿、燕麦草,这又导致成本提高。

致富天地:如果采用机械化收割,这些问题都能迎刃而解吗?

毛华明:机械化作业可以将收割时间卡得很紧,实现实时收割,也可以保证留茬高度,青贮的质量也得以提高。种完青贮饲草后,还可以种一季燕麦草。如此,只需购买一些苜蓿,如果青贮的质量好,苜蓿不喂也行,就进一步降低了成本。因此,这方面的政策亟须完善。

致富天地:你说过,提高单产是降低公斤奶成本的根本出路。如何提高单产?

毛华明:云南规模化奶牛场平均单产约10吨,与先进地区15吨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简单通过冻精改良进展缓慢。引进北美高产奶牛胚胎组建供体牛群,通过活体取卵-体外授精-胚胎移植技术组建高产核心群体,可以快速解决高产优质奶牛种源不足问题,从而提升云南奶牛生产水平。高产核心群体组建后,通过科学的选种选配继续提升,不断代替产量较低的奶牛。此外,针对云南奶牛场智慧化水平相对较低的问题,要对现有规模化奶牛场进行智慧化提升改造,推动奶牛养殖逐渐向精细化、数据化和智慧化发展。因此,政府应在活体取卵-体外授精-胚胎移植平台建设,高产性控胚胎、冻精引进及奶牛场智慧化提升改造等方面给予支持引导。

如何构建利益联结机制:

政府推动,三方参与

致富天地:除了奶牛场的节本增效外,还可以通过哪些举措促进云南奶业发展?

毛华明:从奶业发展的根本上来讲,鼓励规模化养殖奶牛场走自我加工的道路,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奶牛场通过自建奶吧、加工厂将牛奶加工后直接销售,一方面,可显著增加奶牛场的效益;另一方面,消费者可直接获得新鲜且较为便宜的奶制品,从而极大活跃奶制品市场。从长期来看,我认为这是引导奶业良性发展的一个有效手段。

致富天地:为何奶牛养殖场自建奶吧或者加工厂直接销售奶制品的情况不多见?

毛华明:2018年,农业农村部等九部委联合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奶业振兴的若干意见》明确,支持奶农发展乳制品加工,支持具备条件的奶牛养殖场、合作社生产带有地方特色的乳制品。然而,政策出台后还没有具体的实施意见,特别是市场准入没有完全打通,很多地方无法办理市场许可证。

致富天地:无法办理市场许可证是因为担心食品卫生安全问题吗?

毛华明:食品卫生安全问题其实不难解决,许多国家都允许奶牛场生产的奶制品直接进入市场。2011年,昆明市借鉴山东省的经验,由相关部门出台开办奶吧经营试点的工作方案,明确了奶吧经营申报程序。试点已取得成效,云南省可以出台相应管理办法促进此项工作。

致富天地:你之前曾多次呼吁构建养殖、加工端利益共同体,建立生鲜乳价格协商机制,但从全国情况看,养殖加工端利益联结松散,生鲜乳价格协商机制难以发挥作用等问题普遍存在。问题出在哪儿呢?

毛华明:奶价直接关系奶牛场的效益,全国上下都在谈奶价协调机制,但是如何协调、定价原则是什么,尚不明晰。许多省份奶协也提出过指导奶价,但基本没有市场约束能力。

致富天地:国外有哪些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毛华明:欧洲及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奶牛业比较发达的地区和国家,加工企业是奶牛养殖合作社成员,养殖与加工可以说是一体的,加工厂通过利润二次分配,可以很好地协调两端的利益。比如加工协调机制做得最好的一个国家,主要做法是:总的原料奶生产目标是满足市场90%的需求,10%靠进口调节;由养牛者协会、乳品加工协会和政府三方,每隔两年系统评价原料奶生产和加工的生产成本,本着同工同酬、投资回报基本相同的原则确定原料奶价格,并对奶牛场的产量严格限定,随后根据市场饲料价格的变化适时调整。在我国,奶农在整个产业链中还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只有政府参与调控,奶价协调才能有市场约束力。为此,建立由政府、奶农代表和加工企业代表三方组成的原料奶价格协调机制十分重要。

本刊记者 蒋颖/文 受访者供图

$[page]$

政策

云南省推进奶业振兴6项政策措施

为助推全省奶牛产业高质量发展,近日,云南省农业农村厅、省财政厅联合印发《云南省推进奶业振兴若干政策措施》,现将主要内容整理如下:

一、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对奶牛养殖企业(合作社)从国外新引进符合农业农村部种用标准的奶牛纯种母牛一批次超过50头的,每头奖补2000元,单个主体补助不超过1000万元。

◇从省外引进符合布鲁氏菌病、牛结核病防疫要求的奶牛,一批次超过50头的,每头奖补2000元,单个主体补助不超过1000万元。

二、支持饲草料产业发展

◇对奶牛养殖企业(合作社)年收贮优质青贮饲料(全株玉米、苜蓿、燕麦、小黑麦)1500吨以上的每吨补贴60元。

◇对奶牛养殖企业(合作社)、专业饲草收贮加工企业年收贮、加工1000吨以上的秸秆黄(青)贮发酵饲料的,每吨补助35元。

三、支持奶源基地建设

◇对2023—2025年,年度牛奶产量3万吨以上且增量排名全省前3位的县(市、区),省级财政给予每个县(市、区)一次性奖补500万元。

◇对企业新建设计存栏1000头以上标准化奶牛养殖场的,正常运营后按照每个卧床2000元给予补助,单个项目补助不超过1000万元。

四、支持两病净化场创建

◇对通过布鲁氏菌病或牛结核病省级净化创建场评估的奶牛养殖场奖励20万元,通过省级净化场评估的奶牛养殖场奖励30万元,通过国家级净化场或国家级无疫小区评估的奶牛养殖场奖励50万元。

五、支持绿色有机产品

◇对首次通过全球良好农业操作认证的奶牛养殖场,给予5万元奖励,对取得国家奶业科技创新联盟“优质乳工程示范牧场”认证的,给予5万元奖励。对乳制品加工企业获得绿色、有机认证的产品,每个产品给予一次性奖励5万元。

六、强化金融政策保障

◇对符合新增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条件的奶业振兴项目,在不新增政府隐性债务和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的前提下,积极申报和争取新增专项债券。

◇参照重点产业相关政策,在担保贷款、风险补偿、贷款贴息、股权投资和活体抵押等方面支持奶牛产业发展。

本刊综合

$[page]$

他山之石

全国奶业大省的创新发展之路

内蒙古:推动乳品全产业链创新

“这头牛吃得有点少,一会儿要检查一下。”在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伊利集团合作牧场,工作人员每天在办公室只需凭借一部手机,就能精确全面地掌握每一头奶牛的健康状况。这是位于伊利集团的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以下简称“乳业国创中心”)依靠数字赋能实现的真实场景。

今年,内蒙古自治区投入4亿元专项资金,推动乳业国创中心实施关键技术攻关、开放性课题研究、青年科技基金等项目,支持服务平台建设、运营管理和总部创新能力建设等,全面提升乳业国创中心的创新能力。

“针对关键技术攻关,内蒙古自治区围绕奶牛繁育与养殖、营养与健康、工艺技术与装备、乳品安全与品质等领域开展26项关键技术攻关项目,重点解决青贮玉米品种资源匮乏、奶牛育种体系不健全、饲料转化率低、益生菌及发酵剂国产化率低等制约牛乳产业发展的核心问题。”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相关部门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说。

此外,内蒙古自治区围绕牛乳产业链核心领域,通过配备行业内先进设施,搭建奶牛繁育和养殖技术、乳酸菌筛选及工艺开发技术、创建新型杀菌系统等示范应用平台及乳业全产业链低碳化数字化协同管理平台。

乳业国创中心成立一年多来,已有100多家成员单位,聚集了10名院士、100多名高级行业专家、1000多名核心科研人员和超过5000人的全产业链创新队伍,推动内蒙古自治区乳品实现全产业链创新。

张景阳

摘编自《科技日报》

黑龙江:奶牛种业踏上升级之路

今年初,飞鹤乳业原生态牧场与黑龙江省畜牧总站签约,正式加入DHI奶牛生产性能测定体系。“目前,牧场奶牛存栏近10万头,今年测定目标是3万头,以后会陆续加入。”牧场副总经理王永信说。

“我们的DHI奶牛生产性能测定是免费为牧场服务的。”据黑龙江省畜牧总站站长聂德宝介绍,DHI奶牛生产性能测定意为奶牛群体改良,是目前规模奶牛场普遍采用的奶牛生产管理和遗传改良技术支撑体系,是大规模奶牛场精准管理的必备手段。

“奶业发展迫切需要育种工作解决奶业种质资源‘卡脖子’问题和持续种业创新,并进一步提升奶牛单产和牛奶质量。”聂德宝表示,在所有奶业影响因素中育种是投入产出性价比最高的。国内外的发展经验表明,必须深度实施奶牛育种基础工作,实施大数据管理,构建优质生产群,充分发挥每头奶牛的生产性能。

聂德宝举例说,绥化裕达牧业从2007年起参加奶牛生产性能测定,产奶量从参测初期的5吨提升到现在的近13吨,奶牛使用寿命也显著提高,全群5胎以上的牛只占比超过30%,在建设高产核心群的同时又达到了群体长寿性的目标,其中,有部分牛群的终生产奶量均超过100吨。青冈山东屯奶牛场从2008年起开始参加DHI测定,通过深度应用测定大数据坚持育种管理,建立了适合自身的高产奶牛养殖群体,该牧场1000多头奶牛存栏,平均产奶量超过14吨,位居全国第一。

周静

摘编自《黑龙江日报》

新疆:全链条发力加快奶业转型升级

“我们通过选种、选育、胚胎移植等技术,培育出地域适应性较强的西门塔尔乳肉兼用型奶牛。从牛犊的出生到配种、挤奶,通过云技术全程管理,实现种群数量和质量同步提升。”新疆呼图壁种牛场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王夕虎说。

优质健康的高产奶牛直接影响着高质量奶源供应。据王夕虎介绍,公司先后引进177头西门塔尔牛,通过胚胎移植、人工授精自繁自育,已建成拥有3000头核心高产西门塔尔奶牛的现代化良种繁育场,大大提升了原料奶源品质。目前,公司形成饲草种植、饲料加工、奶牛饲养、乳制品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模式。

“现在10个人就能完成一天70吨的挤奶量。”新疆西域春乳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助理李世杰说,智能化挤奶设备大大降低了人力成本。“在牧场端,我们通过对牧场的智慧化、精确化管理,实现从奶牛的精准饲喂、自动化挤奶、原料奶运输等各个环节的把控;在工厂端,可全面掌控收奶流程的数字化管理、工厂全局作业状态和质量检测指标及质量追溯信息等各类关键生产经营信息。”李世杰说。

近年来,新疆大力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不断提高生鲜乳质量,持续推进新疆奶业转型升级,全链条部署产业链,推动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升。

张婷

摘编自《中国食品报》

责任编辑:谭江华

相关热词搜索:特别关注云南业大
网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