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观察  >  正文

农村污水治理要破三个﹃堵点﹄

2023-12-19 15:39:25  来源:《致富天地》2023年11期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之一。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的关键一环。近日,记者从云南省人大常委会有关城乡生活污水治理质询会上获悉,经过深入调查研究,目前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主要存在“一刀切”治理、治理设施重建设轻管理、群众参与度不高等“堵点”,亟待破解。

弥渡县建设的综合性污水资源化利用设施

“一刀切”模式要避免

据了解,当前云南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为42%,行政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率仅为12%,农村污水总体治理水平较低,离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到2025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不低于60%”的目标要求还有不小差距。究其原因,治理模式“一刀切”、治理设施脱离实际是堵点之一。

据省人大常委会杨正晓委员介绍,云南的村庄具有类型多样、规模大小不一、多数位于山区半山区且居住分散等特点,生活污水量小。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时,应采取科学合理的治理模式和技术工艺。然而,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和业内专家针对性地调查发现,部分地区实施村庄生活污水治理时没有结合各自特点,而是“一刀切”建设高标准的治理设施,导致这些设施形同虚设,治理成效微乎其微。

云南省生态环境厅负责人表示,云南农村污水治理存在照搬城镇模式、过度拔高治理标准、片面强调集中收集等不切实际的情况。对此,云南将从省级层面进一步优化治理思路,指导和督促各地突出资源化、生态化治理方向,采取简单、实用、易行的治理模式。同时,要求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强化技术力量深入一线,深度参与农村污水治理,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破解治理模式“一刀切”的问题。

“重建轻管”顽疾要破除

“2021年,我们村建设了3个小型污水处理设施,生活污水经过处理后可以直接还田利用。开始还运行得比较顺畅,但因为没有专人管理,已经有两个停运了,我估计剩下一个用不了多久也得停。村干部很忙,根本无暇顾及。很多污水又开始直接排进河道内。”迪庆藏族自治州某村一位群众告诉记者,由于缺乏维护经费,加之村干部兼职忙不过来,该村建好不到两年的污水处理设施已出现管护问题。

造成此类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城乡污水治理设施重建设轻管理的情况突出。据省人大常委会杜官本委员介绍,有的农村地区污水设施因管网布局不全,造成雨污该收未收,加之运行维护不善,导致设备空转或无法使用;有的地方片面追求设施化、工程化,但因成本过高,导致“建得起、管不起”;有的是建成后长期不验收、不移交;还有的则是因为缺乏专业技术人员,村组无力承担运行费用,只得停运设备。

“治理‘重建轻管’的问题刻不容缓。”云南省生态环境厅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针对存在的短板和堵点,从省级层面探索多元化设施运维管理模式,争取把污水治理设施管护工作纳入省政府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理改革范围,建立稳定的补偿机制,以支持专业管护队伍建设。在具备条件的地区,推行城乡污水治理设施管护一体化,以县域为单元,试点推行建管一体、引入第三方进行运维。

“群众参与度不高”问题待改变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将污水治理作为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的关键举措进行推进。通过开展农村污水治理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离不开村民的积极参与,然而现实中却易出现群众参与度不高的情况,这成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另一个“堵点”。

据省人大常委会李兴华委员介绍,在调研中发现,部分地方政府动员群众参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力度不够,部分基层组织、企业、村民参与生活污水治理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不高。究其原因,还是推行的模式不够接地气。因此,各级政府应当建立政府、村级组织、企业、农民等各方参与的共建共管共享机制,激发农村内生动力,调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这样才能有效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如何破解“堵点”?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人表示,云南将进一步分类施策,对村庄规模小、居住分散的,合理布局一批运维成本低的小型设施,交由村集体和农民管理,政府给予一定补贴;对特色农业发展较好的乡镇村庄,探索尾水还田还地有关技术和项目,实现就地资源化利用。同时,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省级资金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引导各地通过以工代赈、投工投劳等方式,鼓励村组和农民参与管护。此外,应采取政府主建、村集体和农民参与管理等模式,扶持成立多种形式的农民用水治水专业合作组织,引导农民成为专职管水治水员,助力农村污水治理。

本刊记者刘宇/文图

责任编辑:谭江华

相关热词搜索:农村污水治理三个
网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