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观察  >  正文

乡村工匠培育的西盟实践

2023-12-19 15:35:19  来源:《致富天地》2023年11期

乡村振兴,关键在于人才振兴。一直以来,乡村工匠是乡村振兴中一支不可或缺的人才力量。2022年底,国家乡村振兴局等八部门联合发文,要求各地在“十四五”期间,认定一批技艺精湛的乡村工匠,培育一支服务乡村振兴的乡村工匠队伍。此后,云南各地结合实际出新招实招,培育出一批实力型乡村工匠。其中,西盟县多举措培育“西盟工匠”的做法,为基层用好乡村工匠提供了思路和范本。

金牌“西盟工匠”娜能直播销售农特产品

如何选?

层层筛选确保含金量

西盟县是一个佤族群众聚居的边境县,脱贫攻坚时期,该县被列为国家级贫困县。2018年的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全县因缺乏技术而致贫的贫困户占贫困人口的79%。

“为此,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过程中,我们将人才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支点,希望通过发掘,培养一批乡村技能人才,进而以先富带动后富。”西盟县委组织部副部长、人社局局长李刚说。

在此背景下,2020年,西盟县大力实施“先锋强智”工程,选育出一批有技术的致富带头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选育“西盟工匠”,出台系列实施方案,专门成立由县委书记和县长任双组长的领导小组,由县委组织部牵头、多部门参与的机构,并成立工作推进专班。

高标准的班子配备,显示出西盟县以人才振兴乡村的决心,同时也彰显“西盟工匠”的含金量。领导小组要求“西盟工匠”的选择认定需要经过村委会评选、乡镇党委审核、县委认定3个环节,层层筛选、严格把关。

在相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下,最终评选认定2020名“西盟工匠”,涵盖手工业、种植养殖、乡村管理、就业创业、文化传承5个类型。

如何管?

严管与厚爱相结合

选出含金量高的“西盟工匠”只是第一步,如何进行有效管理、确保发挥作用,才是培育工作的关键。

据介绍,西盟县采取六项举措支持“西盟工匠”干事创业,他们可以享受“工匠贷”减息或无息贷款、获得优先承包集体资产资格、参加技能培训机会、获得产业项目支持、评先评优资格、优先承接村级建设项目等支持。

“成为‘西盟工匠’后,对我的事业发展帮助很大,特别是通过‘工匠贷’获得10万元创业贷款,让我的电商事业做得更大,进而带动更多群众发展。”“西盟工匠”娜能说。

此外,西盟县还通过开展“金牌工匠”评选活动、处级领导挂钩帮扶、打造实训基地、推出系列培养举措等方式,进一步构建起“西盟工匠”支持体系。

为更好地管理“西盟工匠”,西盟县科学设置考核评价体系,为每名“西盟工匠”建立档案,实行动态管理。每年由村委会、乡镇党委、县委逐级对“西盟工匠”的工作成效进行考核。考核达标者继续保留其称号,考核优秀者予以奖励,考核不达标者将被淘汰,再补充新的人才入列。

“通过3年的实践,严管厚爱的方式能有效管理好‘西盟工匠’。然而,在操作过程中还存在考核评定标准不够细化、激励扶持力度不够、培训师资欠缺等问题,今后我们将逐步完善体制机制。”李刚说。

如何用?

激发工匠带动力

经过3年持之以恒的选育管理,“西盟工匠”的作用发挥明显。在织锦工作室里,“西盟工匠”廖静文撑起一条五彩的织锦,正耐心地演示着佤族织锦技艺。在她的身边,围着一群残疾人学生。

今年29岁的廖静文,2017年开始学习织锦。2020年,她被认定为“西盟工匠”,获得到昆明、上海等地培训的机会。经过培训学习,她打开了眼界和思路,在织锦中融入时尚元素,创作出更多受市场欢迎的织锦产品。

“被评为‘西盟工匠’后,我深知自己肩负的担子更重了,我要用自己的技术和平台带动更多人致富。”2021年,廖静文专门开办培训残疾人、妇女的织锦培训班,经过学习后,其中有人年收入达5万余元。如今,廖静文的织锦工作室已成为普洱市残疾人职业技能实训基地。

在西盟县勐卡镇马散村,金牌“西盟工匠”娜能进入直播间,向粉丝推荐生态茶叶、生态蜂蜜和佤族织锦等产品,订单源源不断。“年均销售额达60万元,订单最多的一天能卖2万元。”娜能高兴地说。

让娜能自豪的是,在她的带动下,马散村又培育出4户电商从业者,村里还建起快递站点,打造电商直播基地,边境上的“电商村”雏形初成,吸引不少外出务工人员回流创业。

如今,2020名“西盟工匠”已成为西盟县乡村振兴的一支重要力量。2021年,“西盟工匠”被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认定为劳动技能品牌。

本刊记者 曾永会 通讯员 向荣伟 陶丽/文 邹鹏/图

责任编辑:谭江华

相关热词搜索:乡村工匠培育实践
网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