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才工作  >  正文

楚雄市:厚植非遗人才沃土 助力乡村振兴

2024-01-10 15:30:33  来源:云岭先锋网

近年来,楚雄市大力推动实施非遗传承人才培养“青蓝工程”,充分盘活本土非遗资源,搭建“非遗+”平台,通过深入挖掘、梯队培育、产才融合,厚植非遗传承人才沃土,让非遗人才有名有为有舞台,激发非遗活力助推乡村振兴。

深入挖掘,让非遗人才“破土而出”。通过“普查+评比+申报+建库”的方式,开展非遗资源、传承人普查工作,举办评比活动挖掘非遗人才,建立健全非遗传承人申报机制,分类完善市级非遗人才专家库,打造一支非遗传承人才队伍,实行定期维护、动态管理。截至目前,楚雄市已申报并公布各级非遗传承人277人,其中,国家级传承人1人,省级传承人7人。

梯队培养,让非遗人才“茁壮成长”。充分发挥非遗传承人的名师效应,鼓励非遗传承人带徒传艺,依托“非遗进校园”、非遗传习基地、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乡镇文化站等载体全方位培育人才。采取“传帮带”方式,常态化开展“彝族服饰”“彝族火把节”等各类非遗培训班,采取以训带传、以点带面的培训方式,今年以来累计开展培训7期,培训6154人次,形成保护和传承非遗“老中青”人才梯队。

产才融合,让非遗人才“大展宏图”。坚持把人才链嵌入非遗产业链,积极探索“非遗文化+市场产品+旅游体验+就业致富”发展新路径,借助楚雄彝族火把节文化IP,成功举办2023中国(楚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高峰论坛,吸引全国各地研究非遗传承保护的专家学者参与。此外,以妇女之家、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为阵地,打造“一车间一坊一山一街一镇”的“楚雄彝绣”特色文化产业链,由非遗人才引领,培育出一批“小而强、小而优”的彝绣企业和“专精特新”彝绣骨干企业。目前,全市建有展示展销示范基地1个,乡镇绣纺5个,村级绣点15个,年内累计售出彝绣产品50多万件,收入达到5000多万元。

李德萧 段莹(楚雄市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王璐

网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