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页:乡村振兴 上一页3  4下一页
 
页面导航

  • 第A1页
    封面

  • 第A2页
    封二

  • 第01页
    扉页

  • 第02页
    目录

  • 第03页
    目录

  • 第04页
    致富随笔

  • 第05页
    要闻

  • 第06页
    要闻

  • 第07页
    三农资讯

  • 第08页
    三农资讯

  • 第09页
    三农资讯

  • 第10页
    政策指南

  • 第11页
    政策指南

  • 第12页
    政策指南

  • 第13页
    政策指南

  • 第14页
    特别关注

  • 第15页
    特别关注

  • 第16页
    特别关注

  • 第17页
    特别关注

  • 第18页
    特别关注

  • 第19页
    特别关注

  • 第20页
    特别关注

  • 第21页
    特别关注

  • 第22页
    特别关注

  • 第23页
    特别关注

  • 第24页
    特别关注

  • 第25页
    特别关注

  • 第26页
    乡村振兴

  • 第27页
    乡村振兴

  • 第28页
    乡村振兴

  • 第29页
    乡村振兴

  • 第30页
    乡村振兴

  • 第31页
    乡村振兴

  • 第32页
    乡村振兴

  • 第33页
    乡村振兴

  • 第34页
    乡村振兴

  • 第35页
    乡村振兴

  • 第36页
    乡村振兴

  • 第37页
    乡村振兴

  • 第38页
    乡村振兴

  • 第39页
    致富先锋

  • 第40页
    致富先锋

  • 第41页
    致富先锋

  • 第42页
    致富先锋

  • 第43页
    致富先锋

  • 第44页
    致富观察

  • 第45页
    致富观察

  • 第46页
    致富观察

  • 第47页
    致富观察

  • 第48页
    工作交流

  • 第49页
    工作交流

  • 第50页
    工作交流

  • 第51页
    工作交流

  • 第52页
    双创空间

  • 第53页
    双创空间

  • 第54页
    双创空间

  • 第55页
    双创空间

  • 第56页
    致富前沿

  • 第57页
    致富前沿

  • 第58页
    农家茶座

  • 第59页
    农家茶座

  • 第60页
    法治乡村

  • 第61页
    法治乡村

  • 第62页
    法治乡村

  • 第63页
    法治乡村

  • 第64页
    田间课堂

  • 第65页
    田间课堂

  • 第66页
    田间课堂

  • 第67页
    田间课堂

  • 第68页
    田间课堂

  • 第69页
    田间课堂

  • 第70页
    田间课堂

  • 第71页
    田间课堂

  • 第72页
    田间课堂

  • 第73页
    田间课堂

  • 第74页
    生活百科

  • 第75页
    生活百科

  • 第76页
    生活百科

  • 第77页
    生活百科

  • 第78页
    他山之石

  • 第79页
    他山之石

  • 第80页
    他山之石

  • 第A3页
    封三

  • 第A4页
    封底
 
标题导航
2023年1月10日出版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刘家庄村:“农光互补”点亮乡村
 

近两年来,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区菱角乡刘家庄村依托农业光伏产业项目落户村内的实际,积极动员村民流转土地支持项目建设,并通过回租土地给村民种植及组织劳务用工等方式,助力村民增收致富。昔日的穷山村,如今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破百万元。

荒地成为“宝地”

刘家庄村以前是一个“荒山村”,村里的大部分年轻人外出务工后,留下老人在家种地。由于老人年老体弱,守着大片土地心有余而力不足,久而久之,土地就成了荒地。

2021年,菱角乡引入农业光伏产业项目,第一期工程就放在刘家庄村。据菱角乡乡长张靖介绍,这是“十四五”期间沾益首个开工建设的新能源项目,该项目在不改变土地性质的情况下,在土地上方建设太阳能光伏组件,地面上种植农作物或经济作物,形成“上面发电、下面种植,科学开发、综合利用”的农光互补模式。

项目推进初期,由于对“农光互补”项目不了解,村民们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不愿把自家的土地流转给公司。“以前村里也有企业来投资项目,不过没做多久就撤资了,村民因此受了损失,就不敢再接受投资项目。”刘家庄村党总支书记何忠华说。

为了打消村民的顾虑,刘家庄村决定采用“光伏+乡政府平台公司+农业+农户”的合作模式,由村级分公司兜底出资,向村民流转2300亩闲置的荒地、偏坡地,再将这些土地以每年每亩950元的价格租给华能清洁能源(曲靖沾益)有限公司建设光伏项目。项目建成后,再以每年每亩30元的价格从公司手中租回土地,转租给村民、外来承包者种植大豆、万寿菊、牧草、辣椒等粮食与经济作物。

同时,光伏项目建设需要大量用工,菱角乡牵头搭建了务工组织平台,由村级分公司组织农村富余劳动力参与项目建设。项目建设以来,共组织2万余人次务工。

村集体经济突破百万元

“农光互补”项目在提高土地利用率的同时,给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村民崔木先承包60多亩荒地用于种植万寿菊,进入盛花期后,他还从村里聘请8名村民帮忙采收万寿菊。“以前这些荒地用来种玉米,亩产值最多500元,而现在种植万寿菊则能达到1500多元。”崔木先说。

在万寿菊花海中,65岁的村民陈加光背着满满一袋万寿菊穿越花海来到路边,路边已堆着六七麻袋万寿菊,这是他和老伴一天的劳动成果。“以前,我和老伴只能放放牛、种点粮食,没有其他收入。现在,我们有空就来采花,放牛种地两不误,一天还能拿到300多元的工资。”陈加光笑着说。

采收万寿菊还惠及周边县(市)的群众。47岁的高客芬是宣威市人,听说刘家庄村招收万寿菊采收工人,便约着同村几名妇女一起来务工。“来这里一趟,我们估计能挣四五千元。”高客芬说,与她们一起来的一位老人,手脚麻利,一天能挣200多元。

何忠华算了笔账,一年时间不到,刘家庄村的集体经济已突破百万元:2300亩的土地流转服务费120万余元,劳务用工服务费10万余元,预计2022年村集体种植的万寿菊产值达30万余元。

取得的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刘家庄村将其用于村庄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使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本刊记者 曾永会/文 郝亚鑫/图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