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别关注  >  正文

畜牧种质看云南

2021-10-25 15:09:15  来源:《致富天地》2021年第10期

案例

云岭牛:“中国第一牛

提及云南肉牛品种,“云岭牛”非常亮眼。它是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第四个肉牛新品种,也是我国首个通过三元杂交方式培育的肉牛品种。“云岭牛”不但填补了我国三元杂交肉牛领域选育的空白,还创造出显著的经济效益,被誉为“中国第一牛”。

优化本地品种受重视

长期以来,云南农村群众虽然都有养牛的习惯,但是仅将其视为家庭财产,谈不上产业化、市场化、商品化发展。20世纪80年代,云南省委、省政府将肉牛养殖作为畜牧业发展的主要项目加以推进。

当时,优良的肉牛品种在云南还是一片空白。云南本地牛品种不少,为何不在本地品种的基础上,培育出适合云南养殖的新品种?为此,云南开启肉牛新品种的选育工作。

1984年7月,在国家有关部门帮助下,云南开展了中澳合作项目——云南牲畜和草场改良项目,以每头7万元人民币的价格,从澳大利亚引进100头“莫累灰牛”种牛,用于改良云南本地黄牛。

初见“莫累灰牛”,云南省草地动物科学研究院院长、研究员黄必志和同事们都惊呆了,他们从未见过如此魁梧健硕的牛。在云南,即便是长得最壮的黄牛,也只有“莫累灰牛”的一半大。

“那时候,我每月的工资才64元,而一头‘莫累灰牛’种牛,我要不吃不喝工作90多年才买得起。”黄必志回忆说,为购买100头“莫累灰牛”,花了700万元的天价,可想而知,云南发展肉牛产业的决心是如此坚决和强烈。

30年攻关育出新品种 

在云南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下,“莫累灰牛”和云南小黄牛实现二元杂交,并成功繁育出几头小牛,第一代杂交牛表现出生长快、产肉性能好的优势。然而,好景不长,“莫累灰牛”种牛开始生病,并接二连三地死亡,短短一年便全军覆没。与此同时,“莫累灰牛”与云南小黄牛杂交繁育的后代也出现性状不稳定的问题,感病率极高,牛犊陆续染病死亡。

“‘莫累灰牛’生长繁育能力强,但对焦虫病几乎没有抵抗能力,后代遗传性状极不稳定,抗病能力弱。”黄必志说。于是,通过专家充分论证,决定引入新的抗病肉牛品种,进行三元杂交试验,以彻底解决上述问题。最终,大家将目光转向生活在广西的那头由美国赠送中方的“婆罗门牛”。

通过协调,黄必志赴广西取得种牛的冻精,与仅存的由云南小黄牛和“莫累灰牛”杂交的牛犊进行新一轮杂交试验。令人没想到的是,选育出的后代不但体格健壮,抗病能力也很强。

选育工作取得成功后,云南又从美国引进100多头“婆罗门牛”,开启三元杂交肉牛新品种选育之路。而这样的优化调整和筛选繁育工作,黄必志团队一做就是30年。

2014年12月,先后投入3亿多元科研经费,凝聚着老中青三代科学家30年心血的三元杂交技术取得成功,“云岭牛”终于问世。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为“云岭牛”颁发畜禽新品种证书。

打破国际技术壁垒

“‘云岭牛’的问世,带来了多重效益。”黄必志说,在科研层面,“云岭牛”含有1/2“婆罗门牛”、1/4“莫累灰牛”和1/4云南小黄牛血统,采用同质选配,应用BLUP法(注:最优线性无偏估计法,是1973年美国提出的一种评定种公牛育种值的方法),通过横交选育,不断吸纳优秀个体基因,形成了生长适应性广、抗病力强、耐粗饲、养殖成本低、繁殖性能优良、体形外貌特征一致、遗传性能稳定、通过育肥能生产出优质高档雪花牛肉的独特性。“云岭牛”的诞生,填补了我国生产高档雪花牛肉专门化品种的空白,打破了国际上高档牛肉依赖“日本和牛”的技术壁垒。

作为云南打造“绿色食品牌”的重要内涵和“八大产业”中肉牛产业的核心,“云岭牛”产生的效益十分显著。目前,以“云岭牛”为核心技术,云南已培育出“听牧牛业”和“三江并流”两家“新三板”上市公司;全省建立了30余家年存栏500头以上基础能繁母牛的肉牛企业和一大批农民专业合作社;年均产生养殖、加工、销售经济效益近4亿元,累计经济效益达180亿元。

在脱贫攻坚中,“云岭牛”因其独特性成为广大山区群众发展养殖业的首选。目前,云南、贵州、湖南等地都普遍养殖“云岭牛”。在云南,通过企业、合作社带动,已有超过10万户群众加入“云岭牛”养殖行业,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仅在西盟县,就有1.5万户贫困户通过养殖“云岭牛”实现脱贫。

本刊记者    杨旭东/文

邹鹏/图

责任编辑:李敏

23
相关热词搜索: 畜牧种质云南
已经是第一篇
网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