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别关注  >  正文

【特别关注】“云果”种质冠绝全国

2021-12-06 16:37:50  来源:《致富天地》2021年第11期

云县群众种植的云南本地品种“鹰嘴芒”。刘宇 摄

独特的气候和地理优势,孕育了云南丰富多彩的水果种质资源。目前,云南共有49科118属287种2000多个品种的水果资源,分别占全国科、属、种的88.4%、92%、75%,其种类和品种之丰富,冠绝全国。

在资源优势的加持下,近年来,“云果”产业发展欣欣向荣:全省水果种植面积超过1100万亩,年产值近900亿元。香蕉、柑橘、芒果、梨和苹果等种植面积、产值位列全国前5位;全省水果共获得绿色水果认证近200个,有机水果认证138个,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品种20余个,总认证数在全国处于中上水平;在品种布局上,形成热带、南亚热带、中北亚热带、温带和寒温带“五层楼”态式分布。色彩上,红、橙、黄、绿、蓝、褐、紫的七彩“云果”并驾齐驱。

然而,在“云果”产业发展中,良种健康苗木繁育体系不健全,果树苗木多、乱、杂,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亟待破解。


综述

云果”种质开发潜力巨大

彩云之南独特的地理和气候因素,以及广袤的森林资源和发达的水系,孕育出丰富多彩的果树资源。近年来,云南积极开发利用果树种质资源,助力“云果”产业稳步发展,成为“云品出滇”的主力军。然而,“云果”种质资源标准化、规模化发展滞后,潜力未能充分发挥,亟待破解。

资源优势独一无二

永胜县片角镇永兴庄村民展示成熟的红石榴。该村被评为永胜县水果产业科技示范村。郝亚鑫 摄

呈贡宝珠梨是农业农村部认证的地理标志产品,因果肉雪白、肉质脆嫩、多汁无渣、甜度适中,深受市场欢迎。相传,宋代高僧宝珠和尚到鄯阐(今昆明)讲经,带来产于洱海一带的大理雪梨树苗,与呈贡本土的一种优质梨树嫁接,后经当地群众数百年精心培育成宝珠梨。宝珠梨历经数百年而不衰,并成为云南水果种质资源中的佼佼者、“中国优良品种”,是云南本土特色水果种质资源丰富的一个例证。

“云南地处北方落叶果树与南方常绿果树的混交地带,温带落叶果树、亚热带常绿果树、热带果树三分天下。”据云南农村干部学院办公室主任、省绿色(有机)食品产业协会专家杨文良介绍,云南幅员辽阔、资源丰富、气候多样,发展水果产业条件得天独厚。千百年来,云南各地群众因地制宜发展培育出大批优质的果树资源。

目前,云南水果共有49科118属287种2000多个品种,分别占全国科、属、种的88.4%、92%、75%,种类和品种全国领先。其中,133种水果种质资源实现大规模推广发展,约占全国规模化推广水果种质资源的60%。独一无二的优势资源,布局上形成热带、南亚热带、中北亚热带、温带和寒温带“五层楼”态式分布,色彩上以红、橙、黄、绿、蓝、褐、紫为主的多彩“云果”产业。

开发利用效益显著

昭通苹果既是一个区域公用品牌,又是云南特色水果种质资源名称。1910年,我国从日本引进原产美国的“西洋苹果”,该品种后来落户云南昭通地区,并经几代科研人员育种、嫁接,与本地苹果亲本融合,最终形成“昭锦”“云早”“云霞”等一批优质昭通苹果良种资源。

目前,昭通苹果种植面积达80万余亩,年产量百万吨以上,先后获得“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十大苹果区域公用品牌”“中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云南省著名商标”等荣誉称号。昭通苹果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益,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云南水果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成效。

近年来,云南立足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战略,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将“云果”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点发展产业之一,全面推进包括种质资源开发利用在内的全产业链建设,“云果”种质资源的利用效益不断显现:蒙自石榴、建水白桔、呈贡宝珠梨、巍山红雪梨、瑞丽红玉香柚等优良地方品种先后得到推广利用;石林甜柿、开远蜜桃、建水酸石榴、蒙自石榴、文山他披梨、昭通苹果等一大批地方特色水果,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和规模化推广,有效助推“云果”产业不断做大做强。

目前,云南柑橘、苹果、梨、葡萄、香蕉等几大类水果已占全国种植面积和产量的53.7%。2020年,全省水果种植面积逾千万亩,产值800多亿元,出口水果134.79万吨,出口额26.64亿美元,居云南农产品单项出口首位。

市场柑橘产品繁多。刘宇 摄

短板不容忽视

安宁红梨是云南著名的地方水果品种。20世纪90年代,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与云南省农科院园艺所合作,通过采集云南本地“火把梨”亲本,与日本“幸水梨”杂交,得到的种子送往新西兰进行繁育推广,再次选育出新品后带回云南,最终在安宁红云园艺场成功实现用“多头高接换种”方法选育出“云红梨1号”,并推广发展。这是一个典型的具有云南土著水果基因的国际化品种,是“云果”中的优良种质资源。

然而,安宁红梨在发展中,由于过多重视果型、卖相、适生性等方面的特性,忽视了消费者的喜甜口味,使得红梨口味偏酸。偏酸口味在水果界被称为“小众路线”,中国、日本及欧美国家大部分消费者都不喜食。加之品牌建设和加工环节落后,不但导致多年来市场推广打不开局面,种植面积也逐年缩减,不少种植户砍树实施替换种植。

这个案例从侧面反映出,“云果”种质资源在开发利用中,由于发展未因地制宜,存在与市场对接不精准的问题,导致种质资源优势难以有效入市转化为经济优势。此外,据了解,“云果”种质资源还存在发掘力度不够,优良地方品种走不出县域;种质资源开发利用体系不健全,缺乏育种和推广科技支持;缺乏政府层面的统一和规范化发展、品牌效应弱等一系列问题,亟待破解。

推进种质标准化发展

杨文良认为,要解决上述问题,要以市场为主导,根据各地气候和地形条件,加大对水果产业进行区域种植规划,并依托“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等,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优质育种、繁育基地,改变目前种子来源无序、品质和市场难以保障的问题。

同时,通过整合省内各科研机构的种质资源库,形成统一的种质资源商业化开发应用评价体系,构建种质资源开放性大数据库,形成中长期开发应用规划方案,为新品种研发奠定丰富的遗传资源基础;鼓励和支持科研机构与国内外其他科研机构合作,通过共建联合实验室,交换种质资源等方式,引进发达国家或地区的技术,拓展遗传资源的收集渠道,开展联合育种、异地育种,提升云南省果树野生资源应用水平和能力;加强产研结合,鼓励和支持科研机构和企业联合,建立集品种选育、生产、示范、推广于一体的种质资源开发利用基地,将种质资源优势转化为生产力优势。

云南省民营企业家协会滇果产业发展委员会主任郑云霞认为,在水果行业,美国卖的是商品,日本卖成奢侈品,中国卖的则是农产品。除了品牌、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差异外,包括“云果”在内的我国水果产业还普遍缺乏高质量水果种子。为此,应当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联合攻关,支持建立一批企业育种平台,解决果业加工、种质开发和利用等环节中的技术瓶颈问题,快速形成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品牌水果种子,并通过推进“互联网+高新技术+智慧果园”等新兴发展模式,快速形成一套集保护、选育、开发攻关、推广利用于一体的种质开发体系和一批专业种子水果企业,促进“云果”产业发展再创新高。

本刊记者  刘宇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责任编辑:李敏

23
相关热词搜索: 特别关注云果种质全国
已经是第一篇
网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