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  正文

保护生物多样性·专家故事

2021-09-29 16:13:22  来源:《金色时光》2021年第9期

杨晓君:为百姓留住“百鸟争鸣”

杨晓君展示花了20年编撰的《云南鸟类志》。郝亚鑫 摄

“每年4月,黑颈鹤从云南昭通大山包和贵州草海等地出发,不远万里飞去四川若尔盖等高原地区繁衍生息。你看,这就是黑颈鹤的迁徙路线……”不久前的一天下午,记者走进中国动物学会鸟类学分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杨晓君的办公室,看到他坐在电脑桌旁与学生探讨黑颈鹤的迁徙路线。

30年前,杨晓君从数千里之外的东北来到西南边陲云南,便一头扎进鸟类研究工作中。自此,他的足迹遍布云岭大地的山山水水,也留下了一个个他与云南鸟类之间的故事。

半生心血绘就“百鸟集”

“编撰这套书整整花了近20年,凝聚了我们的无数心血。”杨晓君从书柜里拿出两本厚厚的书——《云南鸟类志》(上下卷)递给记者,其中上卷书皮已被翻得破损。说起与这套书的结缘,杨晓君打开了话匣子。

1979年9月,杨晓君考入东北林学院(现东北林业大学)林学系野生动物保护与利用专业。毕业后,他被分配到黑龙江省大庆市园林局工作。由于喜爱动物,他时常向往从事动物研究工作。

1985年,杨晓君如愿以偿,被调到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虽远离家乡,但总算可以从事自己向往已久的工作。1987年,杨晓君开始研究鸟类。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参与了由我国著名鸟类学家、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杨岚主持的《云南鸟类志》编撰工作。“在这部书中,我承担了大量的编写工作。”杨晓君回忆说。

编书不容易,编写整套书籍更不易。“编写过程枯燥、烦琐,很多鸟类甚至没有资料可查,如在编写白鹇部分内容中,仅收集查阅资料就花了2个月时间。”杨晓君说。

2004年,历时多年的《云南鸟类志》(上下卷)终于完成。这部著作记录了云南鸟类调查研究历史、云南鸟类种类、地理分布等详细内容,是当时记录云南鸟类种类最多、最全面和最系统的文献,被称为“云南鸟类的字典”,对研究中国鸟类分类和区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让黑颈鹤从“易危”降为“近危”

到云南越冬的黑颈鹤是生活在高原地区的一种鹤类,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994年,黑颈鹤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易危动物,当时数量大约只有4000只。

“一个物种消失,会给生态系统留下漏洞,多个物种消失,会使漏洞越来越大。虽然目前我们还不清楚一个物种的消失会造成什么后果,但通过典型物种可以推测。如黑颈鹤,是青藏高原上的旗舰物种,一旦消失,就意味着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剧烈改变。”杨晓君说。

多年来,杨晓君及其团队在黑颈鹤研究与保护方面倾注了大量心血。2001年,杨晓君及其团队先后在云南大山包、纳帕海和四川若尔盖对越冬期和繁殖期的黑颈鹤进行野外研究。

为获得黑颈鹤的迁徙路线资料,杨晓君及其团队利用卫星跟踪技术在昭通大山包开展黑颈鹤追踪研究,这在国内尚属首次,受到广泛关注,极大提高了以保护黑颈鹤为主的云南大山包等保护区的知名度。

2012年,杨晓君及其团队号召、发起的“黑颈鹤保护网络”在昆明成立。国际鹤类基金会、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等相关国际组织,印度、不丹两个有黑颈鹤分布的国家,以及中国有黑颈鹤分布的7个省区的保护管理和研究人员相聚一堂,共同探讨交流有关黑颈鹤研究和保护的经验。目前,该网络已成为黑颈鹤保护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平台。

相关调查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黑颈鹤数量已达1.5万只,成为国内9种鹤类中唯一数量增长的鹤种。由于种群数量增多,目前,黑颈鹤已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从易危动物调为近危动物。

为保护濒危燕鸥出谋划策

2020年12月,有鸟类爱好者在盈江县大盈江流域拍摄到黄嘴河燕鸥,这让杨晓君格外高兴。

黄嘴河燕鸥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近年来,该物种在我国仅在云南盈江县的大盈江流域有记录。经过连续多年的监测,2017年大盈江流域记录到7只黄嘴河燕鸥,2018年仅观测到5只,该种群岌岌可危。为此,杨晓君及其团队忧心忡忡。

2018年4月,杨晓君的学生在对云南盈江国家湿地公园进行鸟类调查时,发现了黄嘴河燕鸥数量逐渐减少的原因之一。“大盈江上游的葫芦口电站开闸放水时,会淹没下游2.5公里处约400平方米的沙洲,而这里恰恰是黄嘴河燕鸥的繁殖区域,放水后会导致黄嘴河燕鸥无法繁殖或鸟蛋被冲走。”杨晓君表示。

杨晓君立即将这一情况向云南省林业厅(现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汇报,并附上解决办法。省林业厅随即与德宏州林业局(现德宏州林业和草原局)、云南铜壁关自然保护区研究对策,最终通过安全放水,确保了放水期间鸟巢的安全。

如今,黄嘴河燕鸥数量开始呈增长态势。“经过近几年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这个极度濒危物种数量已从2018年的5只增长到目前的十几只。虽然增长速度缓慢,但我对该物种保护充满信心。”杨晓君说。

本刊记者   杨旭东/文 郝亚鑫/图

责任编辑:李敏

23
相关热词搜索: 保护生物多样性专家故事
已经是第一篇
下一篇:致敬最美家庭
网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