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  正文

保护生物多样性·专家故事

2021-09-29 16:13:22  来源:《金色时光》2021年第9期

杨宇明:从采伐人到森林守护者

在生物多样性领域,杨宇明是从云南走出的全国闻名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专家。多年来,他推动成立了西南林业大学的多个保护中心,参与组建国家高原湿地研究中心和云南生物多样性研究院,为云南省乃至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2001年,杨宇明被云南省政府授予“云南省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称号;2010年,他获颁“全国优秀环境保护工作者”和“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立志成为“森林守护者”

随着《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日益临近,杨宇明更加繁忙。接受采访的间隙,他还抽空安排了次日前往昭通乌蒙山调研生物多样性的行程。“2013年,我们把昭通市地跨大关、彝良、盐津、永善、威信5个县的不同级别的保护区申报为‘云南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项工作还要持续深入开展。”杨宇明介绍说。

作为土生土长的昆明人,杨宇明的生物多样性研究之路,却是从森林调查和采伐设计起步的。1970年,15岁的杨宇明入职林业部(今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西南林业勘察设计总队第四森林调查大队,从事森林资源调查和伐区作业设计工作。

20世纪60年代,我国森林工业重点从东北转向西南,启动了金沙江林区会战,采伐森林为全国经济建设提供木材。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国务院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采伐工作才全面停止。“我的亲身经历,使我对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认识比别人更加深刻。”时至今日,杨宇明还保存着一张当年在滇西北伐木时的照片,以此提醒自己,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轻而易举,但修复被破坏的生态环境则需要几代人的不懈努力。

国家恢复高考后,杨宇明于1978年考入昆明师范学院(今云南师范大学)生物系。1983年,杨宇明作为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综合考察团成员,深入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承担森林植被的科考任务,开启生物多样性与自然保护科考研究工作。1988年,取得西南林学院(今西南林业大学)森林植物专业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后,杨宇明协助导师薛纪如教授组织了高黎贡山、南滚河等20余个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的科学考察与规划,成为全国对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最多的专家之一。

保护珍稀濒危物种蒜头果

1996年,担任西南林业大学林业系主任的杨宇明,对自己执教的森林植物学、测树学、森林经营学等科目进行反思:难道只能教学生认识如何让一棵树变成可利用的三块木板?杨宇明认为,云南可以发挥森林环境与景观的资源优势,开展森林资源非消耗性利用的森林旅游。便向教育部提出申请,并获批建立全国第一个森林旅游的本科新专业。“目的就是想利用森林的生态环境发展水力资源非消耗性的生态旅游业。”杨宇明说,过去从事森林资源调查时,自己只关心树木,其余资源很少管。树木采伐后,要对现场进行清理,药用植物、食用植物、香料植物等经济资源都被遗弃。但其实,可以保留林下植物发展林下经济,其经济价值高于砍伐的树木。

在杨宇明看来,生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是一个辩证统一的整体,没有保护,就没有可利用的资源;没有资源利用,就没有对资源保护的动力。任何把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对立的观点和做法,都是不可取的。近10年来,杨宇明团队始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其中,对珍稀濒危物种蒜头果开展的保护与利用相结合的开创性工作,成为典型案例。

蒜头果是滇东南喀斯特地区特有的孑遗植物,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文山州。2012年,被列为《云南省极小种群物种拯救保护紧急行动计划》重点保护对象。近10年研究发现,从蒜头果种仁油中提取的植物源神经酸能够替代动物源神经酸,对人脑神经系统的功能性退化具有极高的保健修复功效。目前,云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院研究团队已完成蒜头果的神经酸、麝香酮前体和苯甲醛分离与纯化,并与新西兰合作,进一步开展种仁蛋白抗癌活性物质的筛选实验。

杨宇明认为,每一个物种都有其特殊的生态地位和功能价值。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物种相互竞争、相互依存、相互制约达到平衡,实现和谐发展。缺了谁,平衡都将被打破,必须重新建立。

化解生态保护与开发矛盾

“科考的意义,就是引导我们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杨宇明说。为化解保护区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的矛盾,在杨宇明团队的推动下,普达措国家公园采取了“国家所有、政府授权、特许经营、社区参与”的管理模式,在科学发展生态旅游的同时,开展社区惠益反哺,对景区范围内的23个村民小组800多户累计补偿1.5亿元。公园建立至今,生态系统保持完整和稳定,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每年达43.70亿元。   

1999年,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举办时,杨宇明带领西南林业大学森林植物研究团队承担了竹类专题园和药草园的建设。他们跑遍祖国的山山水水,收集了1000余种珍稀竹子和药用植物种质资源,深刻地感受到祖国是生物世界的大家庭,云南是生物多样性的宝库,还有许多宝藏有待保护、研究和开发利用。世博会期间,云南特有的世界上分布海拔最高的灵长类动物滇金丝猴成为吉祥物,并通过丰富的植物资源向全球展示了云南“植物王国”和“世界花园”的风采,云南省也借此机会加大了对绿孔雀、长臂猿等旗舰物种的保护、研究和宣传工作。要保护这些旗舰物种,就要从保护其栖息地开始,由此,杨宇明团队在各方支持下成立了云南省第一个“生物多样性与自然保护中心”和全国第一个“生物多样性研究院”,在全省范围和西南地区系统深入地开展以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为主要目标的调查研究工作。

研究生物多样性工作后,杨宇明对植物与动物、人类与地球的协同进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我认为,一些未来能够拯救人类的‘诺亚方舟’或许就潜藏在动植物之中。如果因为人的因素使得濒危动植物灭绝,由此带来的损失是人类无法预知的。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人与自然共同的家园。”杨宇明感慨地说。

本刊记者 任 宸/文 邹鹏/图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责任编辑:李敏

23
相关热词搜索: 保护生物多样性专家故事
已经是第一篇
下一篇:致敬最美家庭
网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