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党刊重磅  >  正文

不负新时代重托——云南出席党的二十大代表风采录(上)

2022-08-22 18:47:45  来源:《云岭先锋》2022年第8期

李娜倮:“拉祜百灵鸟”传唱幸福歌

李娜倮。曾永会 摄

李娜倮右手一抬,在胸前划出利落的弧度,指尖触动吉他琴弦,发髻上垂坠的五彩绒球随音符跳动。一曲唱毕,余音未消,其爽朗的笑声已然接续。

李娜倮是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酒井乡勐根村党总支宣传委员,兼任澜沧老达保快乐拉祜演艺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当选党的二十大代表后,李娜倮对未来有了更多期待,她想把拉祜族文化传唱到大江南北,把拉祜族群众的幸福心声带到盛会上。

民族史诗的拯救者

在澜沧县拉祜族村寨,有句流传甚广的话:“拉祜族人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

从小在火塘边的歌舞声中长大的李娜倮,在山间放牛时对着山谷放声唱歌,这让她的唱腔清新而空灵。李娜倮13岁学会吉他弹唱,16岁开始歌曲创作,创作出《快乐拉祜》《实在舍不得》等一批脍炙人口的优秀民族歌舞。

在学习民族文化的过程中,李娜倮发现,拉祜族创世史诗《牡帕密帕》面临“绝唱”的危险。《牡帕密帕》史诗以口头说唱的形式讲述拉祜族创世历史,被列入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被称为“拉祜族的百科全书”。

拉祜族没有自己的文字,民族历史文化的传承都是依靠口耳相传,当前拉祜族极少有人能完整唱出《牡帕密帕》。

李娜倮经过多方寻找,终于找到一位能完整演唱《牡帕密帕》的老人。李娜倮跟老人学习演唱《牡帕密帕》后,再教给其他村民。同时,李娜倮还把歌曲中的拉祜语翻译成汉语,组织村民以歌伴舞的形式加以传承和保护。

带领村民致富的“主心骨”

2013年以前,老达保村民小组是个典型的少数民族贫困村寨。村里不通水、电、路,外人不进村,村民不出山,世世代代隐居在山乡之中。

2013年6月,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扶持下,李娜倮带领村民成立澜沧老达保快乐拉祜演艺有限公司,村民以入股的形式参与分红,并按照“保护文化—挖掘资源—打造品牌—构建产业—促进增收”的思路推进村庄发展。

公司成立初期,因名气不大,加上村里尚未发展旅游业,村民们虽有一身好“舞艺”却无处施展。有一次,200多名村民辛苦排练一个多月的节目,表演时却仅获得250多元的演出收入,人均分红不到1元,村民们泄气了,不愿再来参加排练。

那段时间,李娜倮边挨家挨户劝村民回来排练,边想办法寻找演艺资源。在李娜倮的努力下,村民们的心又聚了起来。他们从乡里一路唱进国家大剧院,2022年,还有村民参与央视春节联欢晚会节目《摆出一个春天》《快乐拉祜》的表演。

如今,老达保村民小组上至80多岁的老人、下至3岁的孩子,都是演艺公司的演员。近10年间,该公司共演出800多场,全体村民每年都能拿到一笔分红,其中演艺人员年人均分红达1.7万余元。

民族文化的保护者

2012年,李娜倮当选党的十八大代表。在走村入户拉家常时,李娜倮问村民有什么话要她带到北京,村民说:“在共产党的帮助下,村里的路修好了、电也有了、水也通了,我们不能忘记共产党的恩情。”于是,李娜倮花了10多天时间,把拉祜群众的心声创作成歌曲《感谢共产党》。

李娜倮在党的十八大上提出:“希望国家能有更多好政策支持民族文化发展。希望全国人民都能听到看到拉祜族的歌舞。”

10年之后,李娜倮当选党的二十大代表,她关注的重点仍然是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她说:“一方面,旅游业的发展能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打开封闭的民族村寨;但另一方面,这可能会导致民族村寨逐渐商业化,民族文化也会受到多元文化的冲击。因此,我们在弘扬民族文化的同时,也要思考如何守住原生态的民族文化。”

本刊记者 保 磊 曾永会 本刊通讯员 秦科 

责任编辑:李敏

23
已经是第一篇
网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