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党刊重磅  >  正文

沿着总书记的足迹 绘制彩云之南新画卷

2022-07-20 14:49:00  来源:《云岭先锋》2022年第7期

滇池星海半岛湿地公园一角。邹鹏 摄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云南,三次给云南干部群众回信,为云南擘画发展蓝图,指引云南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

省委书记王宁指出:“我们要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云南发展的总遵循、总纲领、总指引,在学深悟透上下功夫,在贯彻落实上见成效,努力把思想伟力转化为干事创业的精神动力。”

从北京到云南,从独龙江到龙头山,从司莫拉村到阿佤山,从洱海之滨到滇池湖畔,从艾思奇故居到西南联大……

沿着总书记的足迹,云南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各族人民牢记嘱托奋勇争先:“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更加稳健,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建设取得新成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变成一个个现实;“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如火如荼,中老铁路蹚出一条新的国际大通道,让云南与世界的距离更近;边境线上党政军警民合力镇守边关,用实际行动践行“守边有我、请党放心”的铿锵誓言……

沿着总书记的足迹、牢记总书记的嘱托,云南各族人民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正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扎实推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奋力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

民族团结进步 迈上新台阶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重大论断,引领民族工作在创新发展中迈上新台阶。

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对云南作出努力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重要指示。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考察云南时,要求云南努力在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上不断取得新进展。牢记总书记嘱托,云南省委、省政府集全省之智、举全省之力,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全省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面貌发生巨大变化。

纹面女李文仕用上智能手机。郝亚鑫 摄

“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大团结”

石碑无言,誓词作证。“从此我们一心一德,团结到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誓为建设平等自由幸福的大家庭而奋斗!”历经70多年风雨,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碑文依旧清晰可见,团结一心跟党走的无悔誓言,早已融入云南26个世居民族的血脉。

民族工作能不能做好,最根本的一条是党的领导是不是坚强有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凝聚各民族、发展各民族、繁荣各民族。”

云南是全国世居少数民族最多、特有民族最多、跨境民族最多的省份,做好民族工作、维护好民族团结意义重大。云南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在云南,不谋民族工作就不足以谋全局”的指导思想,把党的领导贯穿于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各领域全过程,成绩斐然。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在高黎贡山深处、独龙江畔,一批又一批的驻村党员干部,与当地群众拧成一股绳、攒足一股劲,帮助独龙族群众过上幸福的新生活。在贡山县独龙江乡巴坡村党建工作室,一份份字迹工整的入党申请书,写下的是独龙族群众对党的感恩以及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决心。“巴坡村249户942人中共有99名党员,从2021年到今年5月,我们又收到25份入党申请书。”巴坡村党总支书记王世荣欣慰地说,随着村里党员队伍不断壮大,村党总支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更强了。

“独龙族人民永远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人民楷模”、“老县长”高德荣道出了云南少数民族干部群众的心声。

“发展是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

青山巍巍,碧水悠悠。走进腾冲市清水乡三家村中寨司莫拉佤族村,随着各地游客接踵而至,以李发顺为代表的村民腰包鼓了、脸上的笑容多了。

“总书记来到我家,给我鼓励,让我信心更足,我将继续努力,让日子越过越红火。”李发顺曾因残致贫,2021年他办起农家乐,销售大米粑粑和其他特产,生意红火时一天有1000多元收入。

为让村民共享发展旅游业带来的收益,2020年中寨村创办了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采用“党支部+合作社”模式,将村里全部农户吸纳为合作社社员。“两年来,合作社累计分红超过17万元。”据清水乡副乡长、三家村党总支书记赵家清介绍,2021年司莫拉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7242元,“幸福的地方”变得更加幸福。

没有民族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全面小康。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全面实现小康,少数民族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

摆脱贫困、实现小康,是云南各族群众世世代代的梦想。云南省委、省政府始终把发展作为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因地制宜、因族施策,全力帮扶少数民族深度贫困群体和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十三五”期间,全省民族自治地方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4%,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年均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20年11月,云南9个直过民族和2个人口较少民族实现整族脱贫。

千年企盼,一朝梦圆。72岁的佤族老人岩翁对年轻时的日子记忆深刻:“一年有几个月吃不饱,经常饿着肚子去山里挖野菜和山药。”后来,岩翁加入中国共产党,因工作能力突出,成为沧源县班洪乡班洪村党支部书记。作为阿佤山乡巨变的见证者、参与者,岩翁说,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班洪村交通便利了、产业发展起来了,阿佤人民同全国人民一起,携手奔跑在全面小康的康庄大道上。

“要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魄,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脉。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2019年,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民族在文化上要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借鉴。

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一阶段会议开幕式上,李怀秀、李怀福姐弟领唱的原生态彝族海菜腔《金鸟银鸟飞起来》,赢得了满场的喝彩和关注。“海菜腔是起源于石屏县异龙湖附近的原生态民歌。”李怀秀说,传承700多年的海菜腔,曾面临失传风险,后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海菜腔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迎来了发展的新契机。如今,学习、传唱海菜腔的人多了,李怀秀姐弟俩把这种古老唱腔传唱到了世界上50多个国家和地区。

大木百寻,根积深也;沧海万仞,众流成也。数据显示,2015年到2021年,云南共实施民族优秀文化保护传承项目1036个,民族文化精品工程项目252个,建设85个民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实施少数民族特色村镇建设项目,共建设了30个特色乡镇、780个特色村寨,其中247个特色村寨被国家民委命名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数量居全国第二;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活动,共举办了11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12届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推动各民族文化交流交融。

“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

2019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给独龙江乡群众回信,勉励乡亲们“脱贫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

纸短情长,深情殷殷。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昆明会见了独龙族干部群众代表,“文面女”李文仕就是其中之一。那是李文仕第一次走出高黎贡山、第一次乘坐飞机、第一次来到省会昆明。2019年,云南首个5G高清视频通话从独龙江乡打出,曾经的“直过民族”独龙族正式进入5G时代,李文仕也成为该红利的受益者。如今,她会用智能手机与在外地求学的孙子打视频电话,会在线上售卖自己编织的独龙毯。每天晚上,她也会在手机上刷刷短视频。

上下同欲者胜,同舟共济者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靠56个民族共同团结奋斗。放眼云岭大地,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已成为云南各族儿女的共同期盼。目前,云南已有11个州(市)创建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市)、33个县(市、区)创建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市、区)、51个单位创建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数量位居全国前列。云南各民族群众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铿锵有力的庄严宣告,让中华儿女群情振奋。如今,高德荣有了新目标:“第二个一百年时,我希望独龙族每家至少能有一名党员、能有一名大学生。”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责任编辑:李敏

23
已经是第一篇
网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