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别关注 > 正文

【特别关注】“云菌”产业蓬勃发展

2024-07-17 10:17:48  来源:2024年第7期《致富天地》

人工促繁 做大野生食用菌产业

在南华县200多万亩山林间,藏着290多种可食用野生菌。受海拔、温度、湿度等多种因素制约,野生食用菌产量往往是“看天吃饭”。野生食用菌作为南华县的“一县一业”产业,产量稳定事关全县经济发展。近年来,该县大力研究推广野生食用菌人工促繁技术,助推产业发展提质增效。

鸡枞也能“种”出来

7月初,一阵夏雨过后,在南华县雨露乡罗文村白蚁鸡枞保育仿野生种植基地里,一窝鸡枞冲破松软的红土,撑开一朵朵“小伞”。在其周围,一排排一列列的鸡枞正“蓄势待发”。

让鸡枞长在预定的位置,像种蔬菜一样种鸡枞,这是白蚁鸡枞保育仿野生种植技术的神奇之处,其秘诀在于培养培菌白蚁。据基地技术人员介绍,鸡枞生长要依靠培菌白蚁形成的菌圃,而培菌白蚁也要依靠吃鸡枞生存下来。在自然条件下,培菌白蚁要长成能培育菌圃的种群至少需要半年以上,且存活率仅为万分之一。因此,在野外捡鸡枞需要碰运气。

2021年,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副研究员文平带领团队,在罗文村尝试通过培养培菌白蚁促繁鸡枞。他们将野外采集到的培菌白蚁放在实验室里进行培育,将白蚁生长周期缩短至3个月,成活率提高至90%。等白蚁种苗成熟后,再“播种”到基地里,3年后鸡枞可达盛产期,并且未来30年都可稳定出菌。

“罗文村和基地就像鸡枞和白蚁一样,共生互惠。”罗文村党总支书记李福生说。依托白蚁鸡枞保育技术,罗文村党总支牵头成立合作社,以“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产生的经济效益由三方共享。

目前,白蚁鸡枞保育仿野生种植基地已从10多亩扩展到300亩。首批试种的10多亩鸡枞在今年将进入初产期,预计产量达800多公斤,亩产值至少有2万元。

人工促繁的鸡枞

改善野生菌生长环境

白蚁鸡枞保育技术,是南华县依托人工手段保育促繁野生菌的典型做法。近年来,多家科研院所、生物科技公司落地南华县,探索出包山育菌、白蚁鸡枞保育、松茸保育促繁等多种人工促繁野生菌技术,推动野生食用菌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人工促繁野生菌技术并不神秘。”南华县林业和草原局工程师自正权表示,人工促繁野生菌的原理,是在不破坏野生菌原生环境的前提下,通过调整森林郁闭度、保护菌种、封山育林等手段,为野生菌营造更好的生长环境,从而提高其产量和质量。

近年来,南华县依托科研院所、企业等力量,建成13个野生菌保育促繁科技示范基地、3个野生菌保育促繁基地,促繁品种以鸡枞、松茸、块菌等高价值的野生菌为主。

与自然生长、不加管护的野生菌相比,通过人工促繁的野生菌,出菇时间更长、产量更高、品相更好。“以松茸为例,通过促繁保育后,产量可提高3倍。”自正权说。

在人为保护和科技赋能下,南华县野生食用菌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如今,境内已知野生食用菌种类达290多种,占全国的31.2%、占全省的43.3%,资源年蕴藏储量1.5万余吨。2023年,全县野生食用菌集散交易量达到1.218万吨、交易额超15亿元。

推广人工促繁技术

虽然实践表明人工促繁野生菌技术能有效提高其产量和品质,但在现实中,由于自然环境限制、群众认知度不高等多种因素,该技术的推广应用还存在一定难度。

以白蚁鸡枞保育促繁技术为例,鸡枞对于生长环境要求非常高,必须同时满足海拔、温度、湿度、土壤养分等多个条件才能出菇。但部分土地受农业生产污染,林下地块由于森林郁闭度高、土质坚硬等原因不适合白蚁生长,因此很难寻找到适合的基地。目前,在罗文村仅找到200多亩适合鸡枞生长的土地。

此外,由于人们普遍认为人工促繁的野生食用菌不如野外生长的味道好,导致不少村民担心销路不好而不愿学习该项技术。“刚听到人工培育鸡枞时,村民们都说不可能,这3年试种期,大家一直在观望。在村党组织的发动和党员带头下,目前村里有少数村民参与进来。”李福生说。

对此,技术人员认为,这是因为人们对人工促繁技术不了解而产生的误解。“我们只是应用人工培育的方式提高白蚁的成活率,并不会改变鸡枞的生长环境。因此,鸡枞的口感不会有变化。”该技术人员说。

为进一步推广人工促繁野生菌技术,南华县林业和草原局指导各乡镇成立技术服务队,为群众宣传和培训人工促繁野生食用菌技术,助力野生菌产业更好地发展壮大。

本刊记者 曾永会 通讯员 李光能/文 受访者供图

责任编辑:王璐

34
相关热词搜索: 特别关注云菌产业蓬勃发展
已经是第一篇
网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