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观察  >  正文

如何让“菌山”变“金山”

2022-09-21 15:33:46  来源:《致富天地》2022年第9期

五街镇村民进山拾菌

近年来,野生食用菌已成为南华县最具竞争力的富民产业,2021年该产业综合产值达46.09亿元。而事实上,南华县野生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也曾经历因过度采摘导致资源遭受破坏的阵痛。该县是如何破解这一问题的?又给云南发展野生食用菌产业带来哪些启示?

“菌乡”遭遇阵痛

自20世纪80年代起,南华县五街乡(现五街镇)的松茸就开始出口国外,价格一度水涨船高。在利益驱使下,村民掠夺性采摘野生食用菌,导致当地的松茸资源遭到严重破坏。据楚雄州林业和草原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到1999年,楚雄州松茸年产量由原来的1000多吨下降到160吨,且‘童茸’量占50%左右,松茸质量逐年下降。”

这一问题引起了当地关注。为保护好松茸资源,1993年,楚雄州林业局(现楚雄州林业和草原局)和南华县在五街乡芹菜塘村的蛇山租用10亩林地,开展松茸保育试验。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该试验基地的松茸产量由1995年的3.4公斤上升到2001年的21.4公斤,松茸销售收入从1200元上升到7500多元。

2000年,楚雄州林业局又在禄丰县(现禄丰市)张起哨村组织村民以公开投标的方式,对该村的80亩林地进行封山育茸和承包采茸。仅1年时间,这里的松茸产量提升近3倍,松茸菌塘增加11个,松茸子实体增加264个。

通过在这两个试验点的探索,大家发现,封山育茸和承包采茸是实现松茸提质增产的好办法。

探索“封山育菌”

刚开始,开展封山育菌工作困难重重。为解决野生菌产权归属问题,2006年,楚雄州积极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2008年,南华县率先组建“封山育林育菌”党支部,党员既是直接参与者,又是生产组织者;既是企业和群众的联络员,又是产业发展的受益者。

五街镇咪黑们村委会的普荣华就是“封山育林育菌”党支部的一名党员。2012年起,他开始承包山林。普荣华告诉记者:“村民小组以家庭承包、联户承包或集体承包、企业承包的方式,开展‘封山育菌’。”

为进一步扭转掠夺性采摘野生食用菌的现状,2015年,南华县创新实行松茸持证采集制度。持证人员需经过一系列松茸采集管理技术培训,在采集过程中严格执行采摘标准,禁止采集7厘米以下的“童茸”和破坏菌塘。

此外,南华县还定期举办野生食用菌保育、采摘、保鲜、加工、运输等技术培训。今年上半年,全县共开展野生食用菌保育促繁科普宣传6次,发放知识手册3000多册,举办保育促繁技术培训11场次,培训菌农900多人。

据普荣华介绍,每年都有科研院校的专家到村里来指导。“现在大家都掌握了野生食用菌的管理和采摘规范,不会乱采,而且还在菌塘中保留少部分菌子作为菌种,采摘后还会用腐殖土覆盖好菌塘。”普荣华家每年靠采收松茸等野生食用菌,增收7万多元。

不仅如此,村级集体经济和村民也享受到了“封山育菌”的红利。“开们村民小组是五街镇松茸产量最多的一个村,今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仅松茸一项就有93.25万元,村民年人均分红2280元。”五街镇咪黑们村党总支书记周忠才介绍说。

经验值得推广

今年8月,在南华县2022年野生菌美食文化节食用菌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昆明食用菌研究所博士、研究员张达锋指出:“云南从食用菌产业中获得收益的约1000万人,他们大多是以采集售卖野生食用菌为主的农民。” 

不久前,云南省供销合作社印发的《云南省食用菌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提出,要把昆明打造成国际野生食用菌交易中心。到2025年,全省食用菌总产量将达到180万吨,综合产值将达1200亿元以上。

“小蘑菇”要带动广大农民增收致富,并打造成千亿元的大产业,如何提质增效,值得深入思考。张达锋认为,南华县探索出的野生食用菌产业绿色发展的具体实践,实现了野生食用菌资源保护与开发的有机统一,其经验做法值得借鉴推广。他还指出,“封山育菌”是实现“云菌”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一步。下一步,还需强化“云菌”全产业链科技支撑,攻关核心技术,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并推动“云菌”标准化体系建设。 

本刊记者  杨锡畅 通讯员 李周江/文图


责任编辑:李敏

相关热词搜索:如何菌山金山
网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