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观察  >  正文

“万企兴万村”的姚安实践

2023-02-24 17:22:40  来源:《致富天地》2023年02期

村民在结对企业种植基地中采收鲜花

企业是市场经济主体,农村是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2021年以来,云南省在“万企帮万村”的基础上,持续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持续巩固帮扶成效。

楚雄州姚安县以产业牵线,积极发动民营企业参与“万企兴万村”行动,让企业与乡村“联姻”,共享资源、共谋发展,走出一条村企共赢之路,成为全省“万企兴万村”的一个成功典型。

企业帮扶 后进村变先进村

姚安县光禄镇福光村曾是一个经济发展后进村,人均年收入仅3000多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几乎为零。自“万企兴万村”行动开展以来,在县工商联、村党总支的共同努力下,福光村先后引入6家花卉企业,并与其中的云南众诚园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众诚园艺”)等花卉企业达成结对帮扶协议。

走进众诚园艺花卉种植基地,150亩鲜花含苞待放,40多名工人在花田间忙碌,其中一半是本地村民。“家里的4亩土地流转给公司后,我就来基地种花,每年土地流转费和务工收入共有4万多元。”村民高学翠高兴地说,以前她家的年收入不足万元。

对于愿意自行发展花卉种植的村民,众诚园艺则无偿提供技术和销售渠道,从选种、育苗、采收、包装、运输等方面,给予村民帮扶。

引进企业入驻,不仅增加了村民收入,还盘活了福光村的集体经济。“仅企业支付的大棚租金一年就有70万元,作为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扣除大棚维修费、土地流转费后,每年还有40多万元的结余。”据福光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何国恩介绍,他们将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的50%作为乡村公益基金,用于建设停车场、修路以及聘请人员管护道路、河道等。

如今,福光村群众富了、村庄美了,实现从“后进”变“先进”的华丽转身。

资源共享 实现村企共赢 

谈及为何愿意结对帮扶福光村时,众诚园艺总经理刘清坦言:“既能帮助村民致富,公司也能得到实惠,何乐而不为?”

决定进驻福光村前,刘清就已多次实地考察福光村。这里有适宜发展花卉产业的气候条件和现成的种植大棚,这对于刘清来说极具吸引力。“这让我省下2000多万元的大棚建设资金,直接‘拎包入驻’。”刘清说。

对于企业“投之以桃”,福光村积极“报之以李”。村委会帮助协调企地关系、招募务工人员,让企业在短时间内就实现投产。仅6个月时间,众诚园艺在福光村的种植基地就见到了效益。

“‘万企兴万村’行动不是让企业来当‘慈善家’,其根本目的在于让企业和村子通过结对帮扶模式,共享资源,各取所需,实现共赢。”姚安县工商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陈华章说。

据陈华章介绍,为鼓励企业(商会)积极参与“万企兴万村”行动,姚安县成立行动领导小组,统筹县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县级金融机构、乡镇、村(居)委会的资源和力量,在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给予参与企业大力支持。比如,姚安县整合沪滇协作资金等,在坝区建设标准化农业设施大棚,让企业“拎包入驻”;县级金融机构为企业提供低利息信贷产品,共计为23家企业提供4800万元贷款。

企业抱团 增强兴村力量

福光村与众诚园艺共同谱写的“永结同心”故事,是姚安县“万企兴万村”行动的一个缩影。目前,全县共有103家企业(商会)与703个村形成结对帮扶,共投入89.72亿元实施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提升等157个项目,带动花卉、魔芋、文旅、中蜂养殖等多个产业发展。

“虽然参与企业众多,但大多数企业规模较小、竞争力弱,且部分企业对结对帮扶工作思考不深、形式单一,难以形成规模化的帮扶带动效应。”陈华章分析说。

针对企业兴村力量不足的问题,姚安县探索出“党建联盟+产业联盟+商会联盟”保实体经济促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子。该县立足于花、牛、菜、果四大特色产业,引导各产业链上的企业抱团发展,组建花卉产业联合会、魔芋产业联合会等产业联盟,集小力汇大力助力乡村振兴。“要用好企业的集聚之力,下一步,企业兴村方向将着重强调智力帮扶和科技帮扶。”陈华章说。

据云南省工商联有关负责人介绍,自2021年启动“万企兴万村”行动以来,全省已有2713家企业(商会)通过产业、就业、公益等方式开展“兴村”项目3811个。姚安县探索出的“村企共赢、企业抱团兴村”的发展路子,或许可以为全省开展企业联合兴村提供思路和借鉴。

本刊记者  曾永会  通讯员 孙林芳/文 丁远奎/图

责任编辑:谭江华

相关热词搜索:万企兴万村姚安实践
网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