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  正文

致敬农科老专家

2021-11-23 14:44:38  来源:2021年第11期《金色时光》

王玲:让魔芋彰显“魔力”

魔芋不但能食用,其独有的葡甘聚糖又是一种植物胶,被广泛运用于食品、化妆品、工业品中,因而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西南地区有着适宜魔芋生长的独特气候条件,是发展魔芋产业的良田沃土。多年来,中国园艺学会魔芋协会副会长、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研究员王玲带领团队专注魔芋种植研究,取得多项科研成果。2013年退休后,王玲依然活跃在魔芋良种繁育、病虫害防治、新品种选育和推广等领域,为云南魔芋产业发展立下汗马功劳。

勇挑重担与“魔”相伴

毕业于云南大学生物系植物学专业的王玲,从1988年至今,先后从事细胞工程及魔芋产业化开发研究。“1996年,院里引进了一株花魔芋,交给我的研究组培苗。”王玲接到任务后诚惶诚恐,“一方面,我此前从未接触过魔芋,这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另一方面,当时我手头还有其他课题没完成。”即便如此,王玲并未退缩,她勇挑重担,组建起魔芋创新团队,踏上漫漫研究之路。

万事开头难。作为团队负责人,王玲面临的首要问题是经费缺口。“当时的项目经费只有10万元,要完成这么大的课题,这笔经费可谓是杯水车薪。”王玲说。此外,当年国内外对魔芋的研究极为有限,团队毫无可查询、可借鉴的研究资料。为保证研究顺利进行,王玲和团队成员全力以赴,有人顾不上陪伴年迈的父母,有人没时间照顾生病的孩子,有人新婚次日就赶赴外地指导栽培,有人生病还坚守在组培间……

在王玲团队的9名成员中,有6名是女性。白天,王玲和这群女同志在田间搭棚伺苗,顶着炎炎烈日走村串寨,调查采样。晚上,大家聚在办公室总结汇报、整理数据、调整方案。为节省经费,王玲每次出差都尽量一个人去,客车能到达的地方,决不让单位派车。一次出差途中,王玲集中注意力思考问题,在客车上被骗光了随身携带的钱。

经过5年多潜心研究,王玲团队终于建立起魔芋良种脱毒快繁体系,实现了从组培苗快繁到原原种、原种、一级种生产技术,并先后在曲靖、楚雄、昭通、丽江等云南魔芋主产区共建良种繁育基地。

助力云南魔芋“走出去”

2003年8月,王玲参加了在湖北省恩施市召开的第二届全国魔芋种植基地建设经验交流暨经贸洽谈会。在现场观摩环节,王玲发现,无论种植规模还是品质,当地的魔芋都比云南的略逊一筹。

“当地的魔芋种植面积小而分散,我们乘坐很长时间的车才能看到一小块种植地,并且魔芋长势也不如云南。”眼前的情形,让王玲萌生了一个想法:争取让下一届会议在云南魔芋大县富源县召开。“组织承办如此高规格的会议,对云南魔芋产业发展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王玲表示。

王玲与一同参会的富源县农业部门负责人商量此事,对方向富源县委、县政府汇报情况后,立即受到重视和支持。在各方推动下,时任中国园艺学会魔芋协会会长刘佩英建议由云南富源县承办下一届会议,并对王玲提出要求:“会议一定要有新东西,比如,能看到你们团队培育的魔芋组培苗在富源的试验示范成果。”

回到云南后,王玲团队与富源县相关部门携手开展会议筹备工作。2004年8月,第三届全国魔芋种植基地建设经验交流暨经贸洽谈会在富源县成功举办,会上展出的由王玲团队精心培育的魔芋种苗得到参会人员高度认可。“通过这次会议,加深了业界对云南魔芋的认识,对推动云南魔芋产业发展、宣传云南魔芋品牌发挥了重要作用。”富源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此次大会上,富源县被评选为全国魔芋种植重点基地县,为富源魔芋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打下了坚实基础。

退而不休“传道解惑”

20世纪90年代,云南魔芋还处于零星分布、自生自灭的原始种植状态,加之科研基础薄弱,全省种植面积不足万亩。为改变这一局面,王玲率领团队成员常年驻扎在基层,帮助企业建基地,为农技人员开展培训。退休后,王玲依旧心系群众,常年奔波在省内各魔芋产区,为种植户“传道授业解惑”。

“种植魔芋要注意两点:一是种子的筛选,二是土地的选择……”2014年,王玲在耿马县开展魔芋种植技术培训,课刚讲到一半,一名妇女起身反驳道:“王老师,你不用讲了,你讲的这些我们都懂。我家房前屋后都种满了从山上挖回来的魔芋,长势好得不得了。”培训课结束后,那名妇女迫不及待地带王玲去看自家的魔芋。“你种植的魔芋品种不对,即便种出来也没人会收购。”面对数十亩郁郁葱葱的魔芋,王玲惋惜地告诉对方,她种植的魔芋不含葡甘聚糖,没有市场竞争力,可是妇女并不相信。“富含葡甘聚糖的魔芋,切开后能看到珍珠一样的小颗粒,而你种的魔芋切开都是淀粉。”王玲拔出一株魔芋现场讲解,得知自己辛苦种植的魔芋并不符合市场需求,妇女失声痛哭。

王玲之所以在每次培训中不厌其烦地强调品种和土地,是因为她接触魔芋之初,一家日本企业到云南宾川县租赁土地种植魔芋,由于品种没选对,最终颗粒无收。原来,宾川气候炎热,适宜种植热区魔芋品种。而日本企业却种植了冷凉地区魔芋品种,巨额投资打了水漂。“时隔多年,我对日本企业负责人一边抹眼泪一边介绍亏损情况的场景依然历历在目。”王玲不希望同样的遭遇发生在云南的种植户身上。

“世界的魔芋在中国,中国的魔芋在云南。”在王玲看来,魔芋不仅是健康食品,也是助力群众致富增收的产业。尽管目前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推广种植、精深加工等环节,她可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本刊记者   杨旭东/文 郝亚鑫/图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责任编辑:王璐

34
相关热词搜索: 致敬农科专家
已经是第一篇
网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