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别关注  >  正文

【特别关注】富民“云竹”节节高

2022-10-25 15:05:05  来源:2022年第10期《致富天地》杂志

案例

景谷县:科技支撑竹产业发展

金秋时节,一派丰收盛景。走进普洱市景谷县威远镇河东村勃氏甜龙竹种植基地,村民们正忙着采挖竹笋,看着一辆辆满载鲜笋的卡车驶出基地,景谷春来绿勃氏甜龙竹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鲍泰安高兴地说:“今年竹子发笋时间提前,竹笋生产期更长,产量节节攀升,收入大幅提高。”“竹笋丰产,主要靠技术。”村民刘金芬接过话说。

科技特派团团长赵一鹤开展竹虫为害情况调查

粗放管理收成少

景谷县森林资源丰富,气候湿热,十分适宜竹类生长。多年来,景谷县委、县政府积极引导群众利用荒山、坡地种植近5万亩竹子,主要竹种为勃氏甜龙竹。该竹种笋材两用,鲜笋味美甘甜,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喜爱,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

在当地村民看来,竹子是“懒人作物”,无需管护,它自会应季发笋。正因为如此,种植户普遍存在管理粗放等问题,成片的竹林在笋用方面并未充分体现出应有的经济价值。部分分散种植的竹林,还因毗邻村庄,成为村民的垃圾倾倒点,对农村人居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民乐镇嘎胡村种竹大户周祥种了80多亩勃氏甜龙竹,由于管理技术落后,竹林的经济效益一直不高。近年来,随着竹林不断老化,周祥一度想放弃管理。

成立于2014年的景谷春来绿勃氏甜龙竹种植专业合作社,面临同样的竹子种植困境。由于合作社疏于管理,导致竹子病虫害严重,发笋量极少,且竹笋品质差。长期不见经济效益,一些社员为迎合竹材市场需求乱砍竹子,导致竹子资源萎缩,大多数竹林处于半荒废状态。

“竹林课堂”提质效

科技特派团的到来,让景谷县的竹子种植情况出现转机。2021年6月,经云南省科技厅批准立项,云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院牵头,联合国际竹藤中心、普洱市林业和草原科学研究所、景谷县林业和草原局等单位,选派25名专家组成云南省景谷县笋用竹产业科技特派团,走进景谷县的茂密竹林中,开展笋用竹林高效丰产关键技术、竹笋采后无公害活体保鲜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等工作。

科技特派团把“课堂”设在竹林深处,采取建立示范基地、现场培训、组织观摩等方式,对竹农进行现场教学,培养高技能乡土人才。同时,科技特派团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通过竿龄结构和密度调整、打顶控梢、水肥调控、覆盖保湿等技术的应用,对退化竹林进行改造提升。

短短一年时间,科技特派团已在永平镇新建勃氏甜龙竹丰产栽培示范基地859亩,在威远镇新建勃氏甜龙竹分蔸移植示范基地159亩,并实施老竹林提质增效示范改造51亩。

经过科技赋能,竹林有了较大改变,竹子进入产笋丰产期的时间大幅缩短,产笋期由常规的6月份提早到2月份,年采笋期长达8个月,鲜笋亩产量从以前的350公斤提升至目前的2000公斤。竹笋品质的提升,使市场售价实现翻番,在常规产笋淡季,每公斤最高售价达40元。

“经过专家的精心指导和培育,竹子的长势和竹笋的产量超出我们的预期。”鲍泰安指着一年前种下的竹苗说:“它的发笋量竟然有20多桩,笋径最大达到8厘米。”

融合发展价更高

在科技特派团的影响带动下,景谷县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重振发展信心,想方设法盘活竹产业,打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人居环境整治、现代竹林产业发展“组合拳”。

碧安乡推行“基层党组织+农户”的发展模式,由村党组织与云景林纸股份有限公司达成竹原料保障协议,村党组织负责发动群众、整合劳动力,对闲置分散的竹林进行采伐,将竹原料供给公司,收益由村集体及农户共同分配,形成群众增收、人居环境改善、村级集体经济增长的共赢局面。

威远镇采取“党建+示范基地+农户”的模式,在发展特色现代林产业上下功夫,按照主抓一产、培育二产、谋划三产的目标,强化产业布局,因地制宜,努力打造笋用竹产业“一村一品”产业发展布局,千方百计促进特色产业不断做优做强。

永平镇则实行“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促进笋用竹产业稳步规范高质量发展,切实将笋用竹产业培植成为农村经济发展新增长点,推动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助力乡村振兴。

下一步,科技特派团将与相关科研单位、企业、合作社等联合攻关,推动笋用竹全产业链及多产融合发展,培育构建“产、学、研、销”技术联盟,为景谷竹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本刊记者  曾永会  

通讯员  李晓芬  舒成伟/文图

责任编辑:马萧

48
相关热词搜索: 特别关注富民云竹节节
已经是第一篇
网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