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党刊重磅  >  正文

云南推动乡村振兴的多彩画卷正徐徐展开……

2022-02-09 16:41:39  来源:《云岭先锋》2022年第1期

抓产业 打基础

产业兴,乡村美。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近年来,云南把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核心内容持续抓实抓好。各地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以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为依托,统筹推进农村特色种植、养殖产业,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统筹谋划促增收

抓好乡村产业发展,统筹谋划尤为重要。为此,云南各地积极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强村工程。通过强化县级党委统筹,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纳入县域经济发展布局,有效开发利用集体资源、资产、资金,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力度,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武定县农技专家传授菌包培育技术。郝亚鑫 摄

近年来,凤庆县营盘镇农业产业快速发展,得益于当地党组织的统筹谋划和强有力的引领。据悉,当地采取“集体兴业”方式,盘活多个村组和群众的闲置土地资源,统一打造营盘镇现代化农业综合体示范园。由党组织牵线搭桥,引进当地农业龙头企业入驻,发展沃柑种植和初加工产业。同时,由下辖村委会、村民小组党员带头,成立沃柑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带领村民入社参与发展,形成企业负责生产、加工、销售,合作社负责生产和社员管理,村民以土地、劳务等形式入股,村集体负责搭建用工桥梁和政策协调的“党支部引领+公司发展+合作社推动+村民脱贫致富”多方利益联结机制。“该机制带动村民以土地、劳务等方式入股合作社,社员优先在园区务工,每人每月有3000元收入。沃柑收成后,村集体从中享受每亩净利润20%的分红。即使遇到特殊情况,公司也给予村集体每亩每年2000元保底分红。”凤庆县委书记陈礼军介绍说。

近年来,云南各级党组织积极发挥作用,通过搭建桥梁,采取“党组织+企业+合作社+社员”等模式,充分发挥组织优势,把合作社等作为“村组兴业”的主要载体,积极探索生产主体、村集体、入驻企业、农户各方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成功把“沉睡”的土地、剩余劳动力等资源盘活,变为发展资本,把党员、大户变为致富带头人,把农民变成股东。有效形成特色产业共同发展、风险困难共同承担、红利收入共同分享的共管共赢机制,夯实了乡村振兴的基础,也对云南做特“绿色食品牌”、积极建设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和全国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产生了深远意义。

产业“连片”效益好

云南农业产业化、市场化水平不高,是乡村发展中须直面的问题。为积极破题,推动农业产业化,云南各地在党组织的引领下,通过推动农业特色产业连片方式,促进特色产业规模化、现代化发展,有力推动了乡村振兴。

曲靖市麒麟区越州镇虽然有着不错的自然资源,但一直以来,由于耕作方式比较传统,种植产业未能摆脱“散小弱”的局面,经济效益不高,更谈不上农业产业化。经过多次调研,当地结合实际提出了集中连片流转土地、发展特色农业的思路。

宾川县柑橘示范园喜获丰收。郝亚鑫 摄

2020年以来,越州镇党委和村(社区)党组织深入细致做好群众工作,先后统筹流转全镇集体、群众土地2.69万亩,引入茅台恒隆嘉宇、汇潮农业等10家国内龙头企业。依托企业的技术和市场优势,采取“连村联创”模式,进行连片开发利用。同时,整合多个行政村和村民小组的沟渠路网、水利、土地、劳动力等资源,扶持成立4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一方面,引导群众加入合作社,以务工等方式与企业合作。另一方面,通过合作社将村级集体经济与企业实现“捆绑”,由集体争取高标准农田、水利等项目支持,以沟渠路网和后续服务的方式与企业联结,从企业获取经营分红。

在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下,越州镇“连片发展农业产业”的规划从蓝图变成现实。目前,全镇建成集中连片露天蔬菜基地1万亩、水果基地1.2万亩、标准化蓝莓种植基地4800亩,经济效益不断显现。越州镇所辖村集体和村民小组农户共实现土地流转收入3980万元、务工收入9860万元。

党建引领产业兴。云南将积极开展“联建联治联产”行动,统筹推进基层党建联建、乡村治理联治、特色产业连片,推进农村产业发展。

抓住特色红利多

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到腾冲市清水乡三家村考察时指出,乡亲们脱贫只是迈向幸福生活的第一步,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大力推进乡村振兴,让幸福的佤族村更加幸福。

如何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推动乡村振兴?为此,三家村党总支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结合当地实际,在发展特色产业上下功夫。

结合当地文化,三家村紧紧抓住“佤族文化浓郁,民族风情独特”这一特色,着力发展乡村旅游。在各级党组织的帮助下,三家村党总支带领群众,按照5A级景区建设标准推进司莫拉幸福佤乡建设。并积极采取“支部推动、党员带头、群众参与”模式,探索出“党员巷长制”。设立爱心超市,以积分兑换的方式,引导激励群众积极参与环境卫生整治。有了好的环境和基础,三家村又充分利用“机场、佤寨、温泉、古村、茶山”资源优势,由村党总支牵头注册成立景区管理有限公司,采取“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将农户组织起来发展乡村“幸福旅游”。同时,由党总支牵头成立专业合作社,采取“幸福旅游+”产业模式,带动群众种植万寿菊、生姜、彩色水稻等特色农产品;建成司莫拉幸福烤吧、幸福餐厅、大米粑粑加工体验基地、一体化肉牛养殖场;建成司莫拉农特产品一条街,由群众销售土特产;村党总支还牵头整合资源,积极发展精品民宿、民族特色农家乐。2020年以来,共接待游客43万人次、各类考察团2120批次6万人次。

近年来,在基层党组织的引领带动下,全省各地有力推进了乡村文旅融合、农旅融合,并打造乡村旅游新业态,探索出乡村产业发展的新路子,让许多农村群众实现增收。随着乡村旅游新业态的深入发展,脱贫攻坚成果不断得到巩固,美丽村庄建设不断优化提质。

围绕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牌”,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和乡村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云南正以党建为引领,打造一批特色产业示范乡村。

责任编辑:李敏

23
已经是第一篇
网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