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别关注  >  正文

【特别关注】做大做强云南米线产业

2023-06-26 11:38:57  来源:《致富天地》2023年06期

综述 云南米线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桥香园过桥米线连锁店 邹 鹏/图

对云南人来说,吃米线是生活日常。然而,今年初云南省商务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7部门联合印发《云南省加快推动米线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这表明米线已经具备发展成大产业的潜力。

据相关统计数据,2022年,云南米线全产业链销售收入约500亿元,带动14万余人就业。云南的米线产业已成为继“云茶”“云花”“云菜”“云果”之后的又一张“云品”名片。

米线发展“根基”

云南是米线生产大省和消费大省,但米线并不是云南的原生产品。据云南知名民俗文化研究学者赵立撰文介绍,云南米线已有上千年的历史,米线最初称为“粲”,最早记载于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把糯米磨成粉,加以蜜、水,调至稀稠适中,灌入底部钻孔之竹勺,粉浆流出为细线,再入锅中,以膏油煮熟。到了宋朝,“粲”有了新名字“米缆”,并用大米替代糯米制作。而云南最早关于米线的记载,是明朝白族才子李元阳在《云南通志》中写到的“食有米缆”。

米线传入云南后,很快被本土化,并衍生出诸多具有地域性的品类。比如,昆明小锅米线、蒙自过桥米线、玉溪鳝鱼米线、文山酸汤米线……几乎云南的每一个州(市)都有一个拿得出手的代表性米线品类。其中,蒙自过桥米线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获得“中华名小吃”称号。“蒙自过桥米线传统技艺”于2015年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久而久之,米线从外来食品变为“本地特产”,成为云南人割舍不掉的饮食习惯,并逐渐发展成为一张地理标志美食名片。

米线的快速本土化,究其原因在于云南具有生产米线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优势,以及高原特色农产品的资源优势。云南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十分适合生产和加工米线,再加上“云花”“云菌”“云腿”“云菜”等云南特有的丰富食材,让云南米线风味独特。“相较于柳州螺蛳粉、重庆酸辣粉等同类型产品,云南米线口味丰富、老少皆宜,具有广大的受众群体,更能打开市场。”云南省米线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顾客在得胜桥米线连锁店用餐 邹 鹏/图

“米线出滇”困局

20世纪80年代,米线产业在云南发展欣欣向荣。到了90年代,云南米线开始走向全国。然而,经过多年发展,云南米线出滇的步子始终较慢。

目前,云南米线产业主要分为餐饮类和预包装类两种形式,餐饮类的米线店又分为两大阵营——连锁店和非连锁店。以夫妻店形式为主的非连锁米线店占据米线市场较大份额;连锁类米线店沉淀出建新园、桥香园等一批老字号云南米线品牌,还出现青和小锅、娘子情等一批后起新秀。在省外,出现了阿香米线、蒙自源、大鼓米线等为代表的一批米线连锁品牌。而预包装类米线,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部分食品生产企业、餐饮米线企业已看到预包装米线的商机和前景,开始自主尝试工业化生产。

整体来看,云南米线市场虽然庞大,但产业整体发展小散弱,仍处于品牌区域化发展状态,无论餐饮类还是预包装类米线,都没有全国知名品牌。根据云南省商务厅公开发布的资料,2022年,云南米线产业还有四个方面空白:“专精特新”米线生产企业、“走出去”发展的过桥米线品牌连锁企业、云南米线产业园、云南米线产业绿色基地。

云南相关部门也注意到米线的出滇困局,云南省商务厅发文明确指出,目前云南米线产业发展存在三类问题:一是米线生产标准体系不健全,规模以上米线企业数量不足,市场主体不强,“云南过桥米线”品牌效应不明显;二是长期以来米线产业生产加工技术创新不足,销售渠道单一,消费场景不多;三是流通体系建设滞后,米线产业链不强,产业集群发展不足。这些因素导致云南米线难以出滇。

此外,云南米线行业相关企业负责人表示,人才匮乏、政策扶持力度不足、企业创新能动性不强、工业化程度低等问题,同样制约着云南米线“走出去”。

构建全产业链是关键

面对米线产业发展困局,今年初云南相关部门出台的加快推动米线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等系列文件,对米线产业发展作出全面部署。“我从事米线行业17年来,第一次见到政府部门专门发文支持发展米线产业,让我对云南米线产业的未来充满了信心。”云南省米线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了解,该计划提出“完善生产标准体系,推动米线产业安全健康发展”“优化发展结构,推动米线产业融合发展”“创新发展模式,推动米线产业升级发展”“强化品牌培育,推动米线产业壮大发展”四大行动和12项主要任务,并细化具体措施。未来三年,云南将制定出台20项以上云南米线产品和服务标准,培育云南“专精特新”米线生产企业3家、过桥米线连锁企业3家,力争在全国开设500家以上过桥米线连锁门店,云南米线全产业链年销售收入突破800亿元,带动就业20万人以上。

按照该计划部署,云南该如何构建米线全产业链?“构建云南米线全产业链,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是云南米线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云南米线拥有较好的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已经有了初具规模的全产业链格局。下一步,还需要政府引导、企业发力,共同打通产业链发展中的各生产环节。这方面,可借鉴广西柳州螺蛳粉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建设的做法。”云南省米线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说。

同时,该负责人还表示,云南高校也可积极参与到米线产业发展建设中来,构建起政校、校企合作的产、教融合发展格局。比如,红河学院设立过桥米线产业学院,致力于通过整合培养人才资源推动产业发展、搭建产业化平台,为米线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本刊记者 曾永会/文 邹 鹏/图

责任编辑:谭江华

42
已经是第一篇
网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