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别关注  >  正文

【特别关注】做大做强云南米线产业

2023-06-26 11:38:57  来源:《致富天地》2023年06期

品牌 如何擦亮云南米线“金字招牌”

“中华老字号”建新园门店

2022年12月,一场以“金汤银线 沪滇情牵”为主题的云南米线入沪专场推介会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办,云南米线作为“云品”的典型代表得以宣传推介。凭借着大众口味和云南特色,云南米线深受全国各地消费者喜爱。

近年来,云南在米线品牌建设上持续发力。今年1月,云南省商务厅等7部门联合发文提出,打造云南米线品牌,做大做强云南米线产业。这为推动云南米线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品牌建设滞后

从2020年开始,集“酸、爽、鲜、辣、烫”于一体的广西柳州螺蛳粉走红海内外。2021年,其年寄递量突破1亿件,成为全国仅有的三个突破1亿件的单品之一。同样被《舌尖上的中国》推介的云南过桥米线,相较于柳州螺蛳粉却要“低调”许多,由于在标准化生产、便携式包装、品牌建设等方面的短板,让其知名度、品牌影响力难以提升。

“柳州螺蛳粉有超过3000家品牌产品,而云南米线行业处于小、散、弱的局面,米线品牌屈指可数。”云南米线产业发展促进会相关人士介绍说。

目前,云南米线品牌发展呈现出“三足鼎立,群雄逐鹿”的局面。首先,在云南本地市场,主打正宗地道的老字号品牌,如建新园、桥香园等,与青和、上坐等“后起之秀”同台竞技。其次,是以阿香米线、蒙自源等为代表的一批米线连锁品牌在上海、山东等地快速扩张。再次,则是云海肴、彩泥·云南菜等主打云南菜的云南餐厅,以米线作为招牌菜品,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云南米线的知名度。

从发展趋势上看,云南各米线品牌“群雄逐鹿”,但从市场占有率和拓展速度来看,在全国享有较高知名度的云南米线品牌仍然较少。

积极探索“走出去”

拥有“中华老字号”“中华百年名小吃”等金字招牌的建新园,近年来积极谋划转型发展,推动包括“建新园”在内的多个老品牌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目前,我们已恢复打造包括建新园、福华园、德鑫园等在内的多个传统餐饮品牌,重点是以过桥米线为主的云南特色餐饮。”昆明建新园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邓浩菁说。

在云南米线品牌“走出去”的过程中,同样面临标准化生产、便携式包装等方面的困扰。“以前,我们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建设建新园品牌店,还要带上云南的员工和食材,现场熬汤、制作。”邓浩菁说,这增加了公司的经营成本,也制约了品牌“走出去”。

2013年,该公司在昆明市富民县新建米线生产基地。2018年,基地正式投产,日产米线80吨,能够保证公司近200个门店一天的用量。“目前,我们不仅生产米线,还做配料包、过桥米线汤底等预加工产品,并提供代加工生产服务。”邓浩菁说。

近年来,云南各米线品牌积极开展便携式、标准化米线生产技术探索。除了云南本土市场比较有名的“马老表”等便携式米线品牌,以昆明冬冬食品有限公司为代表的食品生产企业也推出速食米线产品。同时,包括建新园、得胜桥等传统老字号和新生代力量也积极推出各自的便携式米线产品,为云南米线品牌“走出去”做足准备。

多措并举树品牌

“对于预包装米线企业,视其销售规模给予适当资金和贷款贴息支持……”今年1月,云南出台的加快推动米线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加大开发力度,支持企业开发品类多样的云南米线系列产品。同时,以过桥米线、预包装米线为重点,围绕米线加工、汤料烹饪、冷鲜杀菌、冷链配送等方面,制定云南米线全产业链标准,建立健全云南米线产品和服务标准体系。

为了推动云南米线品牌建设工作,云南省商务厅发文指出,将通过深入开展云南米线产地溯源、绿色食品认证等工作,以云南过桥米线品牌培育为重点,打造云南米线区域公用品牌,制定《过桥米线行业标准》和《过桥米线门店经营管理规范》等地方标准,提升云南米线品牌的影响力。

利用电商平台直播带货,也是云南米线品牌建设的重要一招。作为云南省米线行业协会会长单位,昆明建新园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在富民基地建设了专业直播间,借助网络平台,拓展品牌影响力。“鼓励米线企业创新运营模式和经营业态,加大线上线下推广销售力度。”云南省商务厅在相关文件中明确,鼓励米线企业开展电商直播,在电商平台开设预包装米线专区,拓宽线上销售渠道,对符合网络销售支持政策的企业给予资金支持,进一步强化品牌推广。

本刊记者 李宏刚/文 邹 鹏/图

责任编辑:谭江华

42
已经是第一篇
网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