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别关注  >  正文

【特别关注】打响云南劳务品牌

2022-09-21 11:09:43  来源:《致富天地》2022年第9期

案例

西盟佤山歌舞 :足尖舞出新天地

“村村寨寨哎,打起鼓敲起锣,阿佤唱新歌……”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一曲《阿佤人民唱新歌》响彻大江南北,让普洱市西盟佤族自治县的佤山佤寨走进人们的视野。如今,西盟县佤族群众依托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打造出西盟“佤山歌舞者”劳务品牌,在欢歌笑语中奔向幸福的康庄大道。

从西盟走向世界的佤山歌舞表演者

发挥优势创品牌

西盟县是全国仅有的两个佤族自治县之一,佤族群众占全县总人口的70.67%。佤族是我国的直过民族之一,在佤族传统的祭祀、生产生活中,人们“每事必歌,每歌必舞”,养成了喜歌好舞、能歌善舞的特点。

原始封闭的环境,虽然制约了村寨发展,却让佤族民族歌舞文化原汁原味地流传至今。目前,传承至今的佤族舞蹈有21个种类207个套路,其中甩发舞、鼓舞、刀舞等特色舞蹈为大众所熟知。

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为西盟县打造“佤山歌舞者”劳务品牌奠定了坚实基础。1980年,西盟县马散文艺队表演的《木鼓舞》,拉开了西盟“佤山歌舞者”巡演带动就业的序幕。此后,依靠得天独厚的民族文化优势,西盟县将文化旅游与“西盟佤山歌舞者”劳务品牌融合发展,努力培育和发展佤族歌舞。

2021年10月,西盟“佤山歌舞者”劳务品牌入选全国100个劳务品牌,并参加第三届全国创业就业服务展示交流活动,获得“地方特色类劳务品牌”称号。

政企搭台“唱大戏”

打造西盟“佤山歌舞者”劳务品牌,得益于西盟县实行“政府搭台、经纪人服务、企业唱戏”的品牌打造模式。2015年以来,西盟县委组织部等部门通力合作,建立起“党建引领+技能培训+劳务输出”相配套的劳务输出体系,打造出西盟“佤山歌舞者”劳务品牌。

据了解,通过开展“先锋强志”素质提升工程,西盟县先后举办文化从业人员培训班400余期,共培训佤族歌舞表演者2200余人次。这些表演者经过系统培训后,到省内外各景区、景点从事民族文化表演工作,成为依靠民族文化脱贫致富的能手。据统计,西盟佤山歌舞者人均年收入达6万元,每年带动增收约1.2亿元。

在长期从事民族文化表演的歌舞者中,一批业务和组织能力强的歌舞者逐步成长为“小经纪人”,他们成立文化公司和劳务公司,专门组织、带领佤族群众外出,从事文化表演和其他就业服务工作。

同时,政府部门对“小经纪人”进行培养引导,对外出务工年收入达2万元以上的脱贫劳动力进行奖励。目前,全县培养劳务“小经纪人”36名,2017年以来,共发放奖励550万元。

从2000年开始,西盟“佤山歌舞者”谢段前往全国各地表演,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人脉后,2014年,他成立了云南西盟佤部落文化有限公司,承接演艺活动,组织人员进行表演。“接到演出邀请或者用工需求后,我们根据客户需求,组织相应的歌舞者进行表演。每年平均能组织80多名佤族群众外出表演,收入最高的每月能领到6000多元。”谢段说。

培养新生骨干力量

西盟“佤山歌舞者”劳务品牌的成功打造,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文化效益。多年来,西盟“佤山歌舞者”依托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不断推陈出新,让佤族文化在国内外舞台上大放异彩。翻开西盟“佤山歌舞者”创造的荣誉,星光熠熠:

2014年,原生态歌舞剧《佤部落》在国家大剧院演出,开创了县级文艺团队歌舞走进国家最高艺术殿堂之先河;2020年,以脱贫攻坚工作为主题的音乐剧《阿佤人民再唱新歌》,在云南艺术学院实验剧场首演获得成功,并被文化和旅游部评为“全国优秀现实题材舞台艺术作品”;原创舞剧《木鼓舞》《甩发舞》,在国内外进行巡回演出。

 “我们在打造西盟‘佤山歌舞者’劳务品牌的过程中,注重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培养传承人,不断壮大这支队伍。”西盟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近年来,西盟县不断加大民间文化资源挖掘力度,培养了一大批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并积极申报认定省、市、县级民族文化传承人。同时,开设7个“民族文化传承班”,培养了232名传承人,为西盟“佤山歌舞者”劳务品牌培养了一大批新生骨干力量。

本刊记者 曾永会  通讯员 秦科/文

云南西盟佤部落文化有限公司 供图

责任编辑:李敏

23
相关热词搜索: 特别关注打响云南劳务品牌
已经是第一篇
网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