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别关注  >  正文

【特别关注】打响云南劳务品牌

2022-09-21 11:09:43  来源:《致富天地》2022年第9期

案例

鹤庆银匠:小锤敲出大品牌

“中国银器看云南,云南银器看新华。”从这句广为流传的话语中,足见鹤庆县新华村在国内银器行业的地位。唐南诏时期,白族聚居的新华村便有人从事银器加工,至今已有超千年历史。

近年来,新华村在银器制作、加工、销售上形成产业链,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形成了“鹤庆银匠”全国知名劳务品牌,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黄鲁辰介绍鹤庆银器制作工艺

注重历史传承

走进新华银器小镇,一座高6.8米、宽12.8米,用2.8吨纯银制作的牌坊映入眼帘。这座银牌坊雕龙画凤、飞檐斗拱,“中国银器第一村”牌匾熠熠生辉。

“2017年,我们县围绕‘特色、产业、生态、易达、宜居、智慧、成网’七大要素,在新华村的基础上,创建新华银器小镇。也正是在这一年,县委、县政府明确提出,将‘鹤庆银匠’作为鹤庆的特色亮点来打造。”鹤庆县劳动就业服务局局长陈冬平介绍说。

据了解,鹤庆县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鹤庆银器锻造技艺”的保护传承与“鹤庆银匠”紧密结合,引导务工人员树立品牌意识。“鹤庆银器锻制技艺非遗传承人共有82人,其中国家级2人、省级3人。”陈冬平说,在这些大师的带动下,推广家族传承、师带徒传承等传承模式,组织各类技能大赛,银器从业者创业就业热情高涨。

为了让“鹤庆银匠”走出鹤庆、走向全国,从2017年开始,鹤庆县陆续在西藏、云南香格里拉等地设置6个驻外人力资源服务工作站,并建立务工基地,实现定点、定向精准输出。随着劳务品牌的持续打造和不断做好在外鹤庆银匠的精心服务,转移就业的银器加工艺人越来越多,目前仅在西藏拉萨市的从业者就有2400多人。

提升技艺水平

在新华村旁的罗伟邑村,有一座古色古香的宽阔庭院,“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理传统工艺工作站鹤庆基地”的牌匾被摆在院门口的显著位置。

“2017年,文化部(现文化和旅游部)给我们授的这块牌匾。经过改扩建,基地呈现出今天的模样。”据基地负责人、鹤庆县李小白文化传承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福明介绍,基地内设鹤庆银器博物馆、鹤庆银器展示空间、授徒体验空间等。

“基地不仅是‘鹤庆银匠’对外交流的渠道,也是提升自身工艺技术的平台。”近日获得第九届“云南青年创业省长奖”的李福明从创业伊始,就尝试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制作鹤庆银器,并将“李小白”打造成业内知名的银器品牌和国内高端手工银器的代表。

在李福明看来,鹤庆的匠人虽有高超的手艺,但在银器器型设计等方面还存在不少短板。在当地人社部门的支持下,基地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为当地匠人授课,提升匠人整体素质。“从基地成立至今,我们共开展10余期培训,800多人次参加,培训时间从5天到20天不等。”李福明说。

据悉,2021年,鹤庆县有1500多户5600多人从事银器手工艺品加工,带动全县从业人员9000多人,“鹤庆银匠”劳务品牌年创造经济效益26亿元。

扶持新兴力量

为避免人才断层、后继乏力等问题,鹤庆县从人才、技术、资金等方面,给予从事银器制作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支持。近年来,当地吸引1000多名省内外创业者来到鹤庆,这些“新鲜血液”与老匠人一起,用木墩、小锤和錾子,共同打造“鹤庆银匠”劳务品牌。

今年26岁的黄鲁辰,2019年毕业于南京工程学院。刚拿到毕业证的当月,他就来到鹤庆。“我学的是工艺美术设计专业,大学期间,讲授金属雕刻的老师经常提及鹤庆银器,我一直想找机会来这里学习。”黄鲁辰说。

在自身努力和师傅的指导下,黄鲁辰开始系统学习银器制作、加工、销售,并在2020年9月开了一家银器饰品店。“我们主打原创和私人定制,努力把江浙一带的海派技术融入鹤庆银器的加工制作中,丰富鹤庆银器的产品类型。”黄鲁辰说,近两年他享受到国家税收减免政策,还得到3万元的大学生创业补贴,目前饰品店的月销售额稳定在10万元以上。

年轻人的加入,促进了当地电商产业的发展。来自江苏苏州的杨青湖是直播带货和手工艺传播领域的主播,曾在新华村创下3天销售200万元银器的成绩,得到新华村免去小院租金的支持。在新华村,杨青湖不是个例,2021年,新华村在淘宝网上活跃着银器卖家122家,全年线上零售总额达5.64亿元。

本刊记者  丁么/文图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责任编辑:李敏

23
相关热词搜索: 特别关注打响云南劳务品牌
已经是第一篇
网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