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别关注  >  正文

【特别关注】云南奶业大有可为

2023-12-13 10:27:20  来源:《致富天地》2023年11期

观察

云南奶业发展四大短板如何补齐

近年来,云南奶业取得长足发展,奶牛存栏量和牛奶产量均实现质的提升。然而,在产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短板,如何更好地实现优质饲草本地化供应、产业怎样进一步节本增效、产业发展和环境保护如何兼顾以及消费市场如何拓展等问题,亟待破解。

晋宁尼摩合奶牛专业合作社标准化挤奶车间一角

饲草短缺如何补足?

“优质饲草供应是优质牛奶生产的基础,而云南奶业发展最突出的短板,就是本地优质饲草生产能力不足。”云南省饲草饲料工作站研究员杨丽萍告诉记者,云南一半以上的优质饲草需从外省调入,迫切需要推进优质饲草本地化生产。据了解,本地优质饲草生产能力低的原因,除了近年来个别地区生产面积和质量均下降外,机械化生产程度低也是一个主要因素。

如何破解优质饲草本地化生产难题?云南不少奶牛养殖主体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云南海牧牧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李锡智告诉记者,一直以来,云南本地生产的饲草质量参差不齐,收贮成为一个难题。为降低饲草成本,2022年,该公司在晋宁流转6000亩土地,种植青贮玉米,并投入600万余元购入两套进口生产机械,用于加工青贮玉米。

有业内专家提出,针对优质饲草生产能力不足的问题,可因地制宜在青贮饲草种植区域强化机械化生产,以提高产量和质量。

“在包括青贮饲草等农业生产中,进一步强化适山化农业机械的普及,一直是我们的一项重点工作。下一步,我们将推进购机补贴向村集体领办的合作社等倾斜,帮助饲草种植户和家庭农场、合作社强化机械化饲草生产,实现饲草料自给自足,最大限度降低养殖成本。”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农业机械化管理处有关负责人表示。

成本高企如何降低?

“奶牛养殖是个精细活,且养殖成本较高,一头奶牛一天的饲草料成本约100元。”李锡智说。

“算上饲草料和精饲料成本、管理费和人工费、购牛成本等,养殖一头奶牛需要投入好几万元。”鹤庆县荷斯坦牧业有限公司奶牛养殖场场长杨润承说。

从上述情况看,奶牛养殖成本居高不下,小规模养殖场和养殖户难以承受,已成为产业发展中的一个堵点。如何降本增效,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云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奶业体系专家组组长、省奶业协会秘书长、云南农业大学教授毛华明告诉记者,养殖奶牛是一个“烧钱”的产业,尤其是近年来鲜奶收购价格普遍较低,养殖主体和养殖户降本增效比较难。要破解这一难题,可探索发展适度规模特色养殖。“多年的研究数据对比分析显示,最合适的奶牛养殖规模为150头左右,这个量恰好可以通过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适度规模化经济组织来实现。”毛华明建议,可采取“家庭牧场+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化牛场”的模式,将散养户吸纳到合作社,将若干专业合作社与乳品行业龙头企业结成产业联盟,让合作社既能组织生产,又能闯市场,还能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和助农增收。

面源污染如何治理?

记者从云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奶业体系专家组以及多家奶牛养殖企业、合作社了解到,传统奶牛养殖是一个农业面源污染较大的产业,一头奶牛一天要产生100公斤左右的污水和粪污。

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不断加强,找到一条环境友好型的奶牛养殖路子,成为行业发展必须破解的重大课题。“采取标准化生产方式,构建内循环体系,实现粪污资源化利用,既是杜绝养殖造成农业面源污染,实现产业和环境友好发展的好办法,也是加快构建种养结合、农牧循环模式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云南省畜牧兽医科学院畜禽养殖环境控制研究所所长赵智勇说。

在这方面,云南奶牛养殖主体进行了不少探索。综合来看,目前成效最明显的是“干湿分离粪污还田”标准模式。比如,晋宁尼摩合奶牛专业合作社通过晾晒、蒸发等措施,对奶牛粪污进行干湿分离处理。晒干的粪污一部分用于垫圈,一部分通过发酵成为有机肥,供给周边群众作为蔬菜和花卉肥料,还可用于青贮饲草基地还田。而污水则通过基地建设的净化设备处理后,二次利用于养殖。李锡智说,该模式虽然成本投入较大,但实用性强、可持续,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都很明显。

消费市场如何拓展?

据了解,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全国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的普遍提高以及乳制品市场的不断开拓,乳制品的消费量也逐年增加。然而,自疫情发生以来,乳制品销售受到一定影响。加之2015年之后,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乳制品加工企业对原料奶的收购价不断下调,给云南奶业发展造成较大影响。对很多奶企来说,市场疲软、消费者信心不足是当前产业发展面临的又一大难题。

云南奶业该如何拓展市场?毛华明表示,从产品消费类型的升级和加大开拓国内外市场入手,或许是一条可行之路。

“从产品消费类型的升级看,目前市场上的产品主要以液态奶为主,如果奶制品消费要进一步提高,就需从固体奶酪角度来考虑,只有产品类型丰富多样,可供消费者选择的余地才更大。”毛华明表示,如果奶酪类产品没有突破,那么奶业发展可能会陷入瓶颈。

从开拓市场角度来看,对于云南来说,如何拓展国外市场,尤其是东南亚市场,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据了解,虽然东南亚地区有很好的奶消费习惯,但由于天气炎热,产奶质量不高,当地市场从欧洲国家和澳大利亚进口的奶产品以奶粉为主,如何想办法开拓当地的液态奶市场,并针对这些地区有针对性地开发一些奶产品,市场潜力很大。同时,从国内市场来看,云南奶业可以走得更远,比如拓展到泛珠三角区域,一方面是成品奶走出去,另一方面想办法让原料奶也走出去。“比如,泛珠三角区域主要从内蒙古调奶,云南的原料奶是否也能调往这些地区呢?相比来看,我认为云南更有优势。”毛华明说。

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昆明优牧品原乳业有限公司在培育市场上也进行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在进行牧场设计时,该公司按照农旅结合的思路,设计了观光区和生产区。在观光区,顾客可以到牧场体验,直观深入地了解奶源的情况。“公司开展的研学活动,除了能为公司带来一定的经营收益外,更大的意义在于从孩子开始做好科普,进而培育更大的消费市场。”该公司总经理刘蜀昆说。

本刊记者 刘宇 蒋颖 谭宗慧/文图

责任编辑:谭江华

42
相关热词搜索: 特别关注云南业大
已经是第一篇
网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