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别关注  >  正文

【特别关注】云南奶业大有可为

2023-12-13 10:27:20  来源:《致富天地》2023年11期

专家访谈

云南奶牛产业可持续发展需合力推进

得益于良好的资源条件和区位优势,云南的奶牛养殖历史悠久,发展潜力巨大,但也不同程度存在养殖成本居高不下、原料奶收购价格下降等问题。要引导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可重点从哪些方面发力?为此,本刊记者专访了云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教授、云南省奶业协会秘书长、云南省农业现代化奶牛产业专家组组长毛华明。

毛华明(前右一)组织开展活体取卵-体外授精-胚胎移植工作

如何节本增效:

推动粗饲料本地化、提高单产

致富天地:目前,云南的奶牛产业发展面临怎样的挑战?

毛华明:近年来,云南奶业无论是奶牛养殖还是加工,都进入发展快车道,但中国奶业整体面临严峻考验。奶制品销售增长缓慢,国际奶粉价格下跌、加上奶牛养殖快速发展,出现原料奶收购价格下跌,淘汰牛和公牛销售价格大幅下跌等情况;而饲料价格居高不下,导致养殖企业效益显著下滑。尽管云南原料奶生产只能满足加工厂一半的需求,但受北方低价原料奶的冲击,原料奶收购价明显下降。且云南奶牛所用饲料除了青贮玉米外,其他饲料基本需从省外调入或者进口,运输成本与北方相比,从整体上看,每公斤奶的饲料成本高出0.8元以上。

致富天地:如何有效应对上述情况?

毛华明:对于奶牛养殖场来说,节本增效是根本出路。在云南建立优质饲草生产基地,实现粗饲料的本地化生产是当务之急。同时,需建立高产核心奶牛群,实现奶牛场的智慧化管理,不断提高奶牛生产和管理水平。

致富天地:云南很大一部分饲料是从省外调入或者进口,推进粗饲料本地化难在哪里?

毛华明:目前,饲草种植较分散,难以实现机械化操作,需政府出台政策鼓励土地流转,建立连片高产优质饲草基地。云南青贮玉米饲料质量不高,关键是没有实现机械化收割。好的青贮饲草留茬高度约30厘米,但是仅靠人工收割很难做到。到了收割季,还得花很长时间收割,否则饲草就收不够,这又导致一个问题:收来的青贮饲草有老有嫩,而且普遍水分过高、淀粉含量不够。青贮饲草的质量上不去,只能多喂苜蓿、燕麦草,这又导致成本提高。

致富天地:如果采用机械化收割,这些问题都能迎刃而解吗?

毛华明:机械化作业可以将收割时间卡得很紧,实现实时收割,也可以保证留茬高度,青贮的质量也得以提高。种完青贮饲草后,还可以种一季燕麦草。如此,只需购买一些苜蓿,如果青贮的质量好,苜蓿不喂也行,就进一步降低了成本。因此,这方面的政策亟须完善。

致富天地:你说过,提高单产是降低公斤奶成本的根本出路。如何提高单产?

毛华明:云南规模化奶牛场平均单产约10吨,与先进地区15吨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简单通过冻精改良进展缓慢。引进北美高产奶牛胚胎组建供体牛群,通过活体取卵-体外授精-胚胎移植技术组建高产核心群体,可以快速解决高产优质奶牛种源不足问题,从而提升云南奶牛生产水平。高产核心群体组建后,通过科学的选种选配继续提升,不断代替产量较低的奶牛。此外,针对云南奶牛场智慧化水平相对较低的问题,要对现有规模化奶牛场进行智慧化提升改造,推动奶牛养殖逐渐向精细化、数据化和智慧化发展。因此,政府应在活体取卵-体外授精-胚胎移植平台建设,高产性控胚胎、冻精引进及奶牛场智慧化提升改造等方面给予支持引导。

如何构建利益联结机制:

政府推动,三方参与

致富天地:除了奶牛场的节本增效外,还可以通过哪些举措促进云南奶业发展?

毛华明:从奶业发展的根本上来讲,鼓励规模化养殖奶牛场走自我加工的道路,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奶牛场通过自建奶吧、加工厂将牛奶加工后直接销售,一方面,可显著增加奶牛场的效益;另一方面,消费者可直接获得新鲜且较为便宜的奶制品,从而极大活跃奶制品市场。从长期来看,我认为这是引导奶业良性发展的一个有效手段。

致富天地:为何奶牛养殖场自建奶吧或者加工厂直接销售奶制品的情况不多见?

毛华明:2018年,农业农村部等九部委联合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奶业振兴的若干意见》明确,支持奶农发展乳制品加工,支持具备条件的奶牛养殖场、合作社生产带有地方特色的乳制品。然而,政策出台后还没有具体的实施意见,特别是市场准入没有完全打通,很多地方无法办理市场许可证。

致富天地:无法办理市场许可证是因为担心食品卫生安全问题吗?

毛华明:食品卫生安全问题其实不难解决,许多国家都允许奶牛场生产的奶制品直接进入市场。2011年,昆明市借鉴山东省的经验,由相关部门出台开办奶吧经营试点的工作方案,明确了奶吧经营申报程序。试点已取得成效,云南省可以出台相应管理办法促进此项工作。

致富天地:你之前曾多次呼吁构建养殖、加工端利益共同体,建立生鲜乳价格协商机制,但从全国情况看,养殖加工端利益联结松散,生鲜乳价格协商机制难以发挥作用等问题普遍存在。问题出在哪儿呢?

毛华明:奶价直接关系奶牛场的效益,全国上下都在谈奶价协调机制,但是如何协调、定价原则是什么,尚不明晰。许多省份奶协也提出过指导奶价,但基本没有市场约束能力。

致富天地:国外有哪些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毛华明:欧洲及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奶牛业比较发达的地区和国家,加工企业是奶牛养殖合作社成员,养殖与加工可以说是一体的,加工厂通过利润二次分配,可以很好地协调两端的利益。比如加工协调机制做得最好的一个国家,主要做法是:总的原料奶生产目标是满足市场90%的需求,10%靠进口调节;由养牛者协会、乳品加工协会和政府三方,每隔两年系统评价原料奶生产和加工的生产成本,本着同工同酬、投资回报基本相同的原则确定原料奶价格,并对奶牛场的产量严格限定,随后根据市场饲料价格的变化适时调整。在我国,奶农在整个产业链中还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只有政府参与调控,奶价协调才能有市场约束力。为此,建立由政府、奶农代表和加工企业代表三方组成的原料奶价格协调机制十分重要。

本刊记者 蒋颖/文 受访者供图

责任编辑:谭江华

42
相关热词搜索: 特别关注云南业大
已经是第一篇
网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立场